8月26日,西咸新区召开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兑现暨接续政策措施发布大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20条举措助力西咸新区营商环境升级。
2021年9月,西咸新区发布了18条提升营商环境新举措。为做优秦创原总窗口创新生态,进一步打造营商环境创新升级版,此次推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是对2021年“18条举措”的扩容优化、迭代升级,内容主要围绕“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从持续打造项目投资服务链、项目极简审批链、政务服务通办链、产业发展生态链、企业优质服务链、审慎监管法治链、产业配套载体链7个方面制定了20条改革举措。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政务服务中心
投资服务“优质高效”。西咸新区公布招商热线,做到投资服务“一号接通”;发布城市产业发展机会清单,推动上下游产业聚集成势;开通招商网站,24小时在线收集社会投资意愿;建立招商助企“店小二”服务制度,为招商项目提供五星级专属服务;围绕重点招引项目,做到“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政策”;强化招商契约精神,秉持老秦人“城门立木、一诺千金”服务理念。
企业开办“即申即领”。 西咸新区为企业开办提供一站式商事集成注册服务,通过商事集成注册平台,实现营业执照与经营性许可的集成高效审批;探索“一企一证、一业一证”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一证准营”;推行“一照多址”改革,西咸新区范围内企业新设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机构,承诺后免于办理相关许可证。
项目用地“随用随供”。西咸新区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对重大产业用地按需“随用随供”;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招商引资工业用地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亩均税收不低于50万,支持有条件的低效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模式,创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鼓励工业用地通过技术改造和厂房改造加层等方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工程审批“极简极速”。西咸新区推行“多评合一”改革,依托“一张蓝图”策划生成项目;推行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市政配套“报装即接入”,由政府出资将各类市政管网铺设至用地红线边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业主“一手领钥匙、一手拿房本”;推行联合测绘实现企业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重点项目“完工即验收”,提升竣工验收时效。
助企服务“精准发力”。西咸新区实施重点企业助企联络员全覆盖,做到“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优化“西咸政企通”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不打烊”专属服务;开展企业投诉“清障行动”,做到“接诉即办、销号管理、双周清零”,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融资服务“供链融通”。西咸新区建成秦创原“四贷”服务促进站,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秦创贷”“人才贷”“信用贷”等不少于50款科技金融产品;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能力提升工程”,在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金融超市”,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金融服务专区”,“金融辅导员”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服务银企“点对点”对接。
政策兑现“直达快享”。西咸新区提高政策兑现时效性,扩大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范围,“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占比超过70%;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网,实现政策兑现“线下有专窗、线上有专网”,普惠政策100%“不来即享”、网上可办;由奖补网站提供“政策计算器”,实现企业奖补资金数额“一键可知”。
招标投标“一网通办”。西咸新区推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招投标率95%以上,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进电子保函、CA互认、电子签章应用,建设招投标移动智慧交易系统实现“掌上办”,实现远程异地多点评标;政府采购推广框架协议采购,扩展电子卖场商品品目,放宽供应商准入条件,提升采购供应能力。
知识产权“激活转化”。西咸新区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为高校院所、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技术供需发布、推介展示、磋商对接等线上线下服务,培育不少于2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布局完善的产业集群,开展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公益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专业化服务;发挥秦创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巡回法庭、检察保护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
人才服务“国际接轨”。西咸新区高标准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加快运营秦创原人才大市场,打造各领域人才集散枢纽;建设西安国际人才港,布局高端人才公寓、创业街区,实现国际人才入港、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校招共用”机制,建设“人才池”,精准服务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等8项人才制度改革,持续释放人才创新动能;出台人才奖励支持政策,上线秦创原人才云平台,组建人才集团,设立人才基金,强化配套支撑,改进生活环境,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
西部云谷
产业载体“扩容增量”。西咸新区开展青禾“强基”工程,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供需、技术、配套全方位一体化的产业链融通生态,培植“青禾”主体获得持续性市场土壤;打造“三器集群”,引入各类科学仪器设备2000台/套,建成西部云谷等33个科创载体,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开展“链主”企业扶持计划,推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招商补链延链,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跨境贸易“快进速出”。西咸新区支持企业自主选择出口申报模式,完善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深化空港口岸进出口货物机坪“直提直装”试点,推动机场口岸“一站式”收缴费服务,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统一纳入“单一窗口”受理,将出口退税时间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提升口岸物流作业效率。
办税服务“精细便捷”。西咸新区持续推进“非接触”式办税模式,创新“7x24”小时服务“不打烊”,为重点项目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配备“税务管家”,形成专业服务板块,提供政策执行、疑难问题解决全方位对接机制;全面升级自助办税服务厅、拓宽社会化办税服务网点,构建“就近可办税”的15分钟办税圈,实现“不见面”办税95%以上。
不动产登记“自助办理”。西咸新区推动不动产权证书自行申办,通过“秦务员”政务服务APP、西咸新区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自助查询机等多种渠道,实现“全自助办理”;建立“一次取号、一窗申请、一套材料、一人受理、一网办结”不动产登记新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覆盖,推广使用电子签名技术,提升登记便利度。
政务服务“全量升级”。西咸新区开展“一证通办”“一照通办”改革,凡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实现“一证通办”事项超过300项,涉企高频事项企业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依托西咸新区政务服务平台,加强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和电子文件等“四电”功能应用,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占比90%以上;深化“跨区通办”改革,在新区、新城、街镇三级政务大厅开设“跨区通办”专窗,跨区通办事项突破200项;全面清理新区涉企审批事项前置证明材料,创建“无证明办事之城”。
企业上市“专业服务”。西咸新区开展“企业上市登门行”活动,做好企业上市跟踪辅导,加强企业“小升规、规上市”梯度培育,企业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分阶段给予资金奖励支持,增加对新迁入新区的上市企业资金奖励;强化企业上市政务服务效能,对企业上市所需合规性文件等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力争年内境内外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量2-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四板挂牌企业7家、省内上市后备企业6家。
监管环境“包容审慎”。西咸新区深入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动“非现场”智慧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商事主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柔性监管”,推行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于行政强制等“四项清单”制度,构建“及时发现、智能分析、精准定位、快速处置”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信用建设“赋码管理”。西咸新区建立信用共享应用机制,强化“信用+审批”协同,在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环节开展“告知承诺+信用快审”模式;加强信用修复机制应用,实现企业信用“能进可退”,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帮助企业尽快修复失信信息,降低企业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多渠道信用体系,让西咸信用成为城市发展最亮名片。
法律服务“多元赋能”。西咸新区设立融商法律服务创新中心和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开启“互联网+综合法律服务”模式,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企业合规、合同纠纷等相关法律问题解决效率,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发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西咸新区调解室、仲裁工作站、外国法查明中心等功能作用,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法律服务创新联合体,实现“政商学研企”法务资源高度集聚。
园区配套“创业无忧”。西咸新区优化产业园配套服务,在物业、管理、车位费用、周边餐饮、便捷交通建设等方面出台8项优惠措施,实现相关收费比照同类地区最优,全面解决入园企业停车、物业、餐饮、交通等问题。建设10所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打造常规公交(快、干、普、支、微)、定制公交、出行响应型公交等不同公共交通产品组合,形成“外达”“周连”“内通”的交通体系。
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支撑带动下,今年以来,西咸新区继续保持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生产总值克服巨大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占西安市比重达34%,工业增加值增长41%,财政收入增长20.9%,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增长36.50%、总量和增速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好于预期。(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