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榆林市靖边县东新社区辖区内,道路笔直、绿树成荫、房舍整洁,优美恬静的城乡风光与静谧祥和的移民生活相映成趣。东新社区属于新型城市移民社区,人口结构多元。因“锅底人群”多、移民习俗差别大等因素,当地基层治理一度面临挑战。对此,该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破解居民对社区的信任难题,使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身残志坚日子甜
骑着一辆三轮车,身着一身黄色工服,每天穿梭于东新社区忙碌的朱兴宝,由于小时候的一次发烧不幸成为残疾人。他的妻子高霞霞也是智力残疾人,完全没有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再难,也没有打消朱兴宝的积极态度和过好日子的决心。他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洁工作,每天早上6时就起床骑着三轮车打扫卫生。
朱兴宝在打扫卫生 摄影 刘瑜
去年年底,东新社区和工作队走访朱兴宝家时,他反映因自己肢体残疾,物业公司准备辞退他。经过工作队与物业公司沟通协调后,物业公司不但没有辞退朱兴宝,还让他的母亲也成为了保洁员,一家人的日子逐渐好转。
暖心帮扶信心足
东新社区居民勾军和妻子李生霞育有5个孩子。2014年,勾军家喜迎二胎,没想到竟然是一胞四胎,国家给予计划生育补助费每年2万元。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勾军在老家盖羊棚时,羊棚坍塌致其高位截瘫,成为一级残疾人。
东新社区和工作队了解到勾军精通电脑,就帮他在家开设了打印、复印等业务,方便了小区居民。该社区还为他的妻子李生霞安排了社区特设公益岗,并介绍李生霞空闲时在社区的乾达实业工厂打工。勾军每次进出家门都需要妻子背着,生活极其不便,经社区、工作队和物业协商,勾军家的散水台被改成了轮椅专用通道,方便其出行。如今,勾军和妻子一起照顾孩子、经营家庭,对生活充满信心。
勾军家的散水台改成了轮椅专用通道 摄影 刘瑜
为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东新社区和工作队结合搬迁群众所需,创新工作思路,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文 白凌燕 刘瑜 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