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
来源:西安晚报  |  2022-12-12 17:08:10

  秦襄公立国、秦穆公宣志、秦孝公图强、秦昭襄王称霸,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秦人的历史堪称一部华夏奋斗史。三十五代国君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历经数百年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天下统一的大秦帝国。同时,秦咸阳城从初建、扩建、繁荣的历史,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的多彩结晶,也是我国悠久历史上灿烂文化的重要华章,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重要里程碑。

(转载)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_fororder_图片5

秦咸阳城遗址(局部)

  迁都咸阳: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史料记载,秦人起于西陲(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后,逐渐一路东进,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时任秦国大良造的改革家商鞅选择在渭河北岸的土塬上营筑冀阙,并将都城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迁都于此,故名咸阳。至此,开启了秦人一路“开挂”的历史征程。

  “之所以要从栎阳迁都,一方面当时的栎阳距离秦国最大的外患——魏国非常近,很容易受到外敌威胁;而且,守旧派老士族对变法依旧持反对态度。因此,远离老士族根基较深的栎阳,为变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远离外敌侵略,迁都显然是明智之举。”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咸阳城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而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在综合考量下,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到咸阳。

(转载)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

遗址出土的龙纹空心砖

  填补建筑史上的秦代空白

  1973年至1982年在秦咸阳城遗址中部偏北的位置,考古学家钻探出了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墙基内部出土有较多战国时期的板瓦、筒瓦残片和少量战国时期的瓦、鬲、釜、盆、罐等陶器残片。从出土遗物判断,此夯土墙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咸阳宫墙。考古专家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的27处大小不等的夯土建筑遗址中,已发掘的3处建筑遗址均位于宫墙内部,秦咸阳宫范围之内。

  其中一号宫殿遗址在未发掘前形似大塚。后经探测,这是一座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至今仍有6米高。建筑原分为三层,以夯土台为中心,顶层为主体宫殿,下方营建大小宫室,在最底下一层还建有一周回廊。二号、三号宫殿遗址位于一号遗址西方,也是高台建筑。其中三号宫殿遗址与一号之间有夯土互相连接。咸阳宫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时间最早、内容最全面、保存最完好的帝王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填补了建筑史上的秦代空白。

(转载)秦咸阳城:世界上最早的开放性大都市之一_fororder_图片7

遗址出土的云纹瓦当

  秦咸阳宫壁画:当今所见最早宫廷壁画

  秦咸阳城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骨器、料器、货币、铜锭、金属构件、壁画残片、陶制建筑构件等,共计59000余件,其中以残损的建筑砖瓦等为主的建筑构件53400余件,这些出土文物从侧面反映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遗址内出土大量壁画残片,色彩多样,以黑色占比最大,符合秦人崇尚黑色的传统。壁画题材丰富,有建筑、车马、人物、游猎、鸟兽、植物、鬼怪等。其中,车马出行图每组为四马一车,系驾的方式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车马相似。秦咸阳宫壁画是迄今仅见的秦代绘画原作,也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宫廷壁画。

  当前,秦咸阳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入新阶段。2018年秦咸阳城遗址全面发掘了手工业作坊区,并完成了保护展示工作;2016年到2018年发掘的秦代府库建筑遗址,分别入选2017年、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还入围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

  经过多年考古调查,秦咸阳城历史遗存主要由宫城、外围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等部分组成,是秦代城市建设及社会文化的真实见证。1988年秦咸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秦咸阳城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调整秦咸阳城遗址的保护范围,重新调整后的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包括秦咸阳城遗址和制陶作坊遗址两部分,2021年秦咸阳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文/图 杨明)

编辑:赵浚喆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