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航天基地环境良好
今年以来,航天基地聚焦西安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狠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系统推进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双碳”行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突破性进展。
借助科技力量
大气污染防治有妙招
居住在航天基地的王先生表示:“这几年来,航天基地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随处可见的蓝天白云和呼吸的新鲜空气,让全家人都心情舒畅。”
颗粒物激光雷达
航天基地在探索防治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的过程中,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升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一座高楼顶部,一台颗粒物激光雷达正在给航天基地大气二十四小时不间歇地做“CT”扫描,平均每40分钟出一份“扫描报告”,工作人员通过报告第一时间发现航天基地颗粒物问题,及时进行管控。
航天基地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
走进航天基地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可以看到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密密麻麻展示着优良天数、污染物浓度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进行操作。“我们共配备了15个微型空气监测站,可以对航天基地辖区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一旦有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出现异常升高,系统就会报警,并且根据所在区域的气象、风场以及周边站点的空气质量情况生成管控建议,然后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将报警信息及管控建议指派给相应区域的网格员,网格员根据管控建议进行排查处置,实现了大气污染精准防控。”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航天基地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内的电子显示屏
这其中,为了提升扬尘在线监测规范化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航天基地按照相关要求,为97家重点扬尘污染源全部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联网。
截至12月10日,航天基地综合指数为4.42,开发区排名第一,西安市20区县排名第一;优良天数242天,开发区排名第一,西安市20区县排名第三;PM10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开发区排名第一,西安市20区县排名第一;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开发区排名第一,西安市20区县排名第二。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是万物之源,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达到水资源带动发挥可持续发展动能,航天基地制定了《航天城中湖退水方案》《航天基地再生水洗车示范点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以此达到污水100%处理,污泥100%无害化处置,中水回用方式丰富且用量大幅增加。
航天基地水生态循环公园
今年六月,航天基地水生态循环公园开园,公园的开放将污水治理与市民休闲娱乐相结合,地上是浪漫的欧式塔楼、特色的水循环景观、竹林,地下是箱体生产区,污水处理能力可达5万吨/日。再生水主要用于园林绿化、景观补水等,为航天基地生态建设及城市发展提供着“源头活水”。这个公园发挥“水质净化+欧式小镇+尾水湿地+市民休憩+运动休闲+科普展示”等功能,实现了“地下水处理,地上建湿地公园”的循环经济模式。
航天城水厂
航天城水厂正在紧张建设中,供水总规模35万吨/日,项目采用“高效沉淀池+V形滤池+超滤膜+紫外线及次氯酸钠联合消毒”工艺,深度去除水中杂质;四号配水厂目前已建成,位于东长安街和雁引路十字东南角,占地50亩,作为航天基地供水的重要设施,可以满足航天基地40多平方公里供水需求。
绿色低碳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市民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充电设施建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满足市场需求,推进绿色发展,航天基地加快推进充电桩规划建设工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确保新能源汽车,有桩可用、有电可充。
航天基地
2022年建设直流快充、交流慢充充电设施共计155个,航天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直接推动航天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航天基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航天城中湖获得2021年河长制湖长制市级示范河湖称号,获得市级水利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2022年航天基地列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动全省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建设;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发改委已联合向生态环境部正式推荐航天基地申报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近年来,航天基地持续发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屡见成效,把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生态美丽河湖作为新时代的工作着力点,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西安航天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