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木瓜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创新推行“十村联建、抱团发展”模式,构建起1(镇联合总社)+10(10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N(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撬动10个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万”。2022年,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0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46.8521万元,10个村集体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7个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3个村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夯实产业强基础 探索路径破难题
结合现有耕地近7.8万亩、其中坡地占耕地总量的80%的实际,为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黄米产业、解决土地撂荒的问题,木瓜镇提出以“一川两山”产业布局,按照“山顶平地、山坡植绿、山沟打坝、道路集水”发展理念,围绕“深耕细作二三载、产粮再看木瓜堡”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坡改梯、高标准农田等山水林田坝草沙综合治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基础项目。经过2-3年的努力,全镇累计完成道路集雨设施32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2处,新建拦沙坝14座,完成土地平整2万余亩,目前正在平整1.26万余亩,全镇土地平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22年共流转土地9233亩,集体经济直接收益92.33万元,带动户均增收近1000元。基地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集体经济产业基础基本形成。2022年成功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乡镇、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创新模式谋发展 多措并举促增收
近年来,木瓜镇按照“强带弱、富带贫、十村联建、千户抱团”的发展思路,创新建立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项目无人管、不会管、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一是整合各类资源,统一经营管理,引导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取暖”。选优配强镇联合总社理事监事长,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利益分配机制,注册完成木瓜园堡区域商标、LOGO及VI品牌设计,围绕府谷“十个一”工程,成功打造万亩有机糜谷基地、并完成有机糜谷认证。二是精准选择致富项目。镇党委、政府重点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对联合总社倾斜和支持,积极引进农业企业和技术人才,创新政府搭台、筑巢引凤、聚财引智各项举措,探索形成“公司+镇集体经济联合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收入+分红收入+转移性收入+务工收入”四项收入利益联接机制,有效联接村企民三方利益。带动农户就业300余人次,人均增收2000余元。2022年,镇联合总社仅万亩有机糜谷种植基地、黄米脆片加工厂、马铃薯种植三大项目示范运作,为镇联合总社创收140.8311万元。
因地制宜兴产业 多点开花结硕果
在大力发展联合总社抱团产业项目的同时,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木瓜镇各村联合社积极盘活辖内资源优势,融合种植、养殖、旅游等主导产业,探索差异化经营方式,多点开花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常塔、木瓜、阳坬村联合社利用川道灌溉基础优势,引进蔬菜大棚种植能人,发展大棚果蔬产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可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培训及就业农民160余人次;柳沟村建成传统油坊,预计村集体经济可实现10万元以上收入;前梁村联合社积极引进返乡创业大学生和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肉牛等产业,探索形成了“秸秆回收—储草饲料—粪污还田—有机种植”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7.4万元。
下一步,木瓜镇将立足“中国黄米之乡”“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目标,结合当前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经验启示,着力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积极开拓“造血”思维,不断强化农村“三资”管理,努力抓好规模种植、深精加工、市场营销开发三产融合集体产业,努力做强木瓜黄米品牌,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切实把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推动产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文 杨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