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2月1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陕西省委科技工委、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马云,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总经理、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出席,介绍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情况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2022年3月以来,陕西省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不断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有力支撑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制定出台了《推广“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召开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大会,成立专班开展精准服务,部门联动促进政策兑现,开展集中路演助推成果落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发展壮大,推广工作深入扎实,全省高校院所及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信心倍增、活力倍涨,“三项改革”正成为陕西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2022年,陕西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增速均超过42%;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3家,居西部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3053.5亿元,同比增长30.3%。
截至目前,75家试点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其中232个项目已经成立公司;184名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1795万元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形成了“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西北工业大学通过退出部分成果转化企业股权,实现成果转化收益近20亿元。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罗剑,在“三项改革”和秦创原政策支持下,在秦创原总窗口成立西安砺芯慧感科技公司,吸引投资机构完成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4000万,建成我国首条覆盖常温、超低温、超高温薄膜温度敏感芯片自动化生产线。
陕西省科技厅联合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速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四位一体”推进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服务。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启动青禾计划,围绕科创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拓展、资金融通、人才培育等开展培训;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e起创”等计划模式,先后为40余家企业提供系统孵化服务和“e起向未来计划”贴身管家服务;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全程参与项目路演,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
近期,在全面总结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陕西省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力促“转成功”“快转化”,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印发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共10个方面27条,努力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放大效应,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十条举措》包括许可“先使用后付费”、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开展“先投后股”试点、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等十项举措。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难等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创新性举措;针对横向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股权管理难等问题,提出了依托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技术托管”平台,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依托现有技术转移机构两种方式,破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和投后管理难题。
《十条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了教育、财政、审计、税务、工信、发改等多个政府组成部门,以及陕西省法院、省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的支持,有利于通过多部门联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确保政策的落实兑现。
王军表示,下一步重点工作将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的工作方式,发挥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牵引作用,跟进解决“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等问题,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三项改革”小切口大突破的示范带动效应将更加明显,将更好支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注入新的动力。(文/图 严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