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科学城:构建“科学-科技-产业”生态圈 承载西安“双中心”建设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3-20 15:26:26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综合性科学中心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载体,也是地方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中心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

  立足于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西安成为第4个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这对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大后方、带动西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已在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一定气候的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成为西安建设“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1

中科院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建设现场

  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是重要标志、物质技术基础和关键支撑。

  集聚了3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8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3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西安高新区,于2021年启动建设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的丝路科学城。

  在丝路科学城的建设中,西安高新区格外注重对重科技基础设施的系统部署。目前,位于丝路科学城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正加快建设,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明星企业系为代表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群逐步形成。

  以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例,其不仅是一个支撑科学研究发展的实验平台,更是提高我国授时系统独立自主性和安全可靠性,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安全长远发展的“创新利器”。1月13日,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运控中心项目取得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开启。

  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成,既是丝路科学城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基础牌”,又将反哺高新区和西安产生对高层次人才、重大科研项目的强大虹吸效应,对创新发展产生十分有利的连锁反应。

  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依托西安科创资源优势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安力量。

  可以预见的是,摘得“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的西安,未来将是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倾斜地。而已是核心承载区的丝路科学城,也将借势迎来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历史机遇。届时,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实力,会是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2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设备

  打造科技创新主体群

  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的科技创新中心,包含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两大要素,两方的良性互动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至关重要。

  而在创新主体中,科技“引擎”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西安高新区始终将创新链贯穿产业链布局,并通过宽容的文化氛围、高效的制度体系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在西安高新区加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式发展中,丝路科学城是产业聚集地。

  以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位于西安高新区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是国内首批以光电子为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1月12日,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举行核心设备搬入仪式,将以“技术服务+工程代工”模式,打造领先的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

  在项目建设方面,由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将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的研发及生产,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集聚,推动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奕斯伟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目前,丝路科学城区域内已聚集企业近4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7家。丝路科学城不断吸引产业项目、研发机构,打造最集中的科技创新主体集群,全面激活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等功能。

  高密度的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者聚集,高水准的合作沟通渠道、成果转化路径、运营服务体系,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以核心承载区之名,助力西安“双中心”建设和创新转型升级,提升西安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编辑:王菲
“‘云上解码幸福中国’——外媒记者云参访”系列活动之西安国际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