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黄河与华山之间,潼关古城巍然屹立。3月28日,多国“Z世代”青年汇聚潼关,走进水坡巷,登临岳渎阁,相聚黄河边,赏美景,听老腔,共同感受老潼关的风采。
工作人员为多国“Z世代”青年介绍岳渎景区概况 摄影 王紫薇
登岳渎阁 赏山河盛景
岳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岳渎”二字取自“五岳四渎”,“岳”为名山,“渎”为圣水。在中国的大地上,这里是唯一一处既可以仰望华山、又可以俯瞰黄河的地方,成语“岳渎相望”出于此,岳渎景区取名亦源于此。站在这里,可以体悟华山与黄河的对话,欣赏黄渭洛三河交汇的美景,感受山河一览、枕关带河的大美潼关。
大美潼关,绿色先行。近年来,潼关县累计投资5000万元对东大门坮塬进行全面绿化,绿化面积2.3万亩,栽植苗木45万株。潼关县林业局副局长郭建军表示,通过多年的努力,潼关人在沟壑残塬上打造出了一道绿色大门,为潼关构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潼关县林业局副局长郭建军(左一)为多国“Z世代”青年介绍近年来潼关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现场多位“Z世代”青年拿起相机,拍摄视频、照片打卡留念,将岳渎相望的山河盛景通过他们的镜头,带到世界各地。
来自叙利亚的拉丁(Zein Alabdin Ali )在岳渎阁打卡留念 摄影 彭一鹏
来自罗马尼亚的安娜(Crivat Ana-Maria)在岳渎阁打卡留念 摄影 彭一鹏
多国“Z世代”青年拍摄岳渎景区简介 摄影 王紫薇
《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来自罗马尼亚的安娜(Crivat Ana-Maria)表示,她经常在诗词中读到黄河,今天来到黄河岸边,远眺西岳华山,近观三河交汇的盛景,身临其境,对于黄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闻古音声 看薪火相传
来到黄河边,黄河老腔自然不能错过。老腔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宽音大嗓,粗犷豪迈,一人领唱,满台帮腔。“天下黄河十八弯,宁夏一弯到潼关。”老腔传承人们一声喊,瞬间点燃全场,多国“Z世代”青年全程录像,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多国“Z世代”青年拍摄老腔表演 摄影 王紫薇
老艺人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娃娃们吼起老腔来一样赚足了眼球。来自潼关县滨河小学的孩子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一招一式都相当到位。多国“Z世代”青年轮番与孩子们合影。来自罗马尼亚的安娜(Crivat Ana-Maria)表示,她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希望孩子们未来唱得更好。
据了解,少儿老腔是潼关县滨河小学的一项特色课后服务。潼关县滨河小学老腔少儿团将传统的老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让孩子们在学习老腔的过程中感受老腔的魅力,传承老腔技艺。老腔社团正式开班约一学期,目前开设了两个班,社团共有三十名学生,已初练成型。
多国“Z世代”青年与滨河小学的孩子们合影留念 摄影 彭一鹏
走古街巷 绘潼关记忆
品味老潼关的风情,最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水坡巷。据了解,潼关县水坡巷始建于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巷道全长800余米,呈V字形,整体走势东高西低,巷内布局一主两辅,是潼关唯一保存至今的明清老街。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称此处为“北方最完美的山地水街”。2019年8月,被授予“陕西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从水坡巷返程途中,参访团偶遇了来这里写生的渭南师范学院大一师生,带队老师陈栋介绍,水坡巷是古潼关五十余条巷道之一,也是老城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巷道,八百余米的街巷,承载着潼关的历史。学生们来到这里,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老潼关的魅力,将历史融入到艺术创作当中。陈栋说:“我自己就是渭南人,能带着学生来这里走一走、画一画潼关的历史,让他们亲眼看看老潼关,也是一种传承。”
渭南师范学院学生王梦菲笔下的水坡巷 渭南师范学院供图
来自叙利亚的拉丁和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打招呼并合影留念 摄影 王紫薇
遇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学生们也十分热情,主动和来自叙利亚的拉丁(Zein Alabdin Ali)打招呼,拉丁告诉学生们,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和同学们的专业很相似。学生们纷纷夸拉丁中文好,并表示要将今天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保存下来留作纪念,希望拉丁有机会再来渭南走一走看一看。
岳渎相望,千古潼关。潼关千百年来的起起伏伏,砖石街巷、山岳河川皆是见证。以后的潼关,在娃娃们的老腔声里,在学生们的画笔下,也在“Z世代”青年的镜头中,更在每个潼关人的脚下。参访团的身影渐行渐远,千古潼关的故事仍在继续。(文 王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