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鞋底走穿,也要把景点看完”。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去尽可能多的景点,这一行为也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利用周末,连夜乘坐火车,暴走于另一个城市,打卡、拍照、吃美食,他们享受着短暂的“累并快乐着”的时光。
上周五18:00,结束所有工作后,小陈拎着行李直奔西安高铁站,赶上了19:00的车,23:00抵达北京。这趟旅行小陈是和七个朋友约好的,大伙分别从杭州、合肥、西安、太原等地出发,在北京相见。
吃了晚饭,入住酒店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睡了不到2个小时,小陈便坐上了地铁。“行程安排得非常满,除了去环球影城还要去三里屯。”那天直到晚上躺到床上,小陈看了下手机,步数停留在了3.1万步。
在京第二天依旧是“拉练”的一天。在天安门看升旗,拍摄故宫角楼,去大栅栏前门打卡,到什刹海游玩,也去了烟袋斜街五道营。当天,小陈一行人还吃了北京烤鸭、炸酱面、小龙虾。晚上11:00,她乘高铁返回西安,准备周一上班。“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身体累但是心里很满足。”
在西安上学的宋松也将两天一夜的旅游目的地选在了北京。“我们买了去北京的硬卧火车票,睡一觉就到了,还节省了一晚上的住宿费,车上基本上都是和我们差不多情况的年轻人。”
2:00出发前往天安门看升旗,11:00在南门涮肉,14:00到国博……由于时间紧、景点多,宋松的这次“特种兵式旅游”在行程安排上精确到了分钟,从出发到返程,每段时间都“物尽其用”。
上个周五,开启“特种兵式旅游”的还有在西安上学的小林。作为成都人的她,和室友一起购买了去成都的高铁票。晚上10:00抵达后,便直奔火锅店。吃完饭回到青年旅社,第二天一大早坐着高铁去了乐山,看了乐山大佛,吃了油炸串串,下午又返回成都,天黑时她们已经坐在春熙路排队准备吃烤鱼了。
在小林看来,夜晚拖着行李赶车,在人潮涌动的街头吃美食,黄昏下和好友拍照,去看书里读到过的景色……虽然旅途的过程疲惫,却是青春里一段美好的记忆。
“这种自发式的‘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年轻人对旅游市场的需求。”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对于这种旅行模式表示支持。她认为,这种旅游形式与慢旅游、慢休闲形成了鲜明对比,催生出的新兴旅游形态,体现出当今旅游者群体在不断细分,旅游需求在不断多样化。
“西安作为旅游城市,应该转换服务形式。可以针对这一群体开通旅游专列,设计城市周边产品,实施门票优惠等,让更多来体验西安的年轻人感受这个城市的朝气。”张燕提出,西安应优化服务,让年轻人来西安时,不仅感受到碳水之都的美食力量,还欢喜于城市人民的热情和服务。
三秦都市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汪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