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绿电”绵延照亮能源转型之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5-08 17:57:203.0万

  4月15日,陕西榆林330千伏曹家滩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同时,330千伏锦界、榆林南、榆林西、榆阳平价等输变电工程正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这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榆林重大工程建设,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多年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扣榆林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紧盯服务对象用能特点、产业项目规划布局和用电需求,全力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主动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及消纳,在推进“双碳”目标落实、能源结构调整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以担当之举擘画服务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绿电”绵延照亮能源转型之路_fororder_图片3

330千伏榆林南输变电工程导线紧线现场

  电网建设“布点升级”打破能源输送壁垒

  新能源项目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强可靠的电网保障。

  4月15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原110千伏曹家滩开关站正式“变身”为330千伏变电站,该项目是榆林首个开关站升压改造变电站工程,也是该公司近年来优化地区330千伏网架结构,实现分片分区供电和汇集新能源接入的生动缩影。

  “此项工程投运后,将有效改善该区域电网结构,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保障榆阳区北部煤矿、化工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用电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增胜说。“十四五”期间,该公司在加强负荷中心330千伏变电站布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的同时,还结合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等因素,适度超前规划电网建设,电网安全和运行适应性逐年攀升。

  今年以来,该公司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抓手,深入开展电网目标网架研究,全域推广配网网格化规划,按照“政府挂帅、企业实施”电网建设新模式,组建项目前期、工程建设、属地协调等6个柔性团队,针对榆林城区、榆神、神木、有色等区域煤矿、煤化工客户负荷特性和电网运行风险,实施电网补强工程;加快330千伏锦界、榆阳平价、榆林南、榆林西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提升电压等级、增加主变容量等措施,打通电网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实现电网结构优化、供电能力提升。

  “加快各级电网建设,才能保证新能源项目接得进、送得出、用得好。”该公司发展建设部负责人艾铖杰说。目前,在榆林地区,已形成以地区750千伏及330千伏主网架为中心,覆盖全地区的110千伏供电网架结构,35千伏至330千伏变电站达到213座,新能源出力在330千伏及以下电网平衡后,盈余电量通过750千伏电网送至陕西主网或向外输送。

  近年来,该公司按照“750千伏电网全面提升、330千伏电网加速布点、110千伏电网融合优化”的电网建设思路,形成府谷、锦界至河北南网500千伏交流、榆横至潍坊1000千伏交流和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直流“两交一直”三条电力外送通道,外送能力1824万千瓦,有力地支援了山东、京津冀以及湖北武汉等区域的电力保供电任务,全面保障了榆林高端能化基地的电力供应及新能源送出需求。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如今,该公司正持续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省市重点项目及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跟踪和接入服务,未来,在构筑完善新型能源体系的画卷中,留下更多的电网发展印记。

  电力服务“保障升级”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聚焦终端用能,发挥电力优势服务企业能源转型、产业转型才是关键。

  4月20日,在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田露露对该厂春季用电情况进行隐患排查时说:“企业的持续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供电侧提供充足保障。”目前,在可靠电力的支撑下,该企业建设了以PVC产品为核心的“煤—电—电石—氯碱化工—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成长为中国氯碱行业的龙头、“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

  榆林地区除了富集的煤炭资源外,丰富的风力和光照资源也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入驻。以陕能榆林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已在陕北地区建成投产新能源电站12座,其中光伏电站7座,风电场5座,总装机容量730兆瓦,年发电量12.5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达6亿元。该公司新能源电站发电量每年可替代38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约100万吨。

  “目前榆林新能源装机占陕西新能源总装机55%,未来我们还在不断丰富电力服务举措,为更多的新能源工程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榆林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高培林介绍。为了助力当地各项新能源项目蓬勃发展,该公司推行“一口对外,一证受理、一站服务”,建立线上答疑群,以“首问负责制”机制主动对接用户,协助新能源发电项目购售电合同签订工作,以“片区经理制”密切跟踪新能源建设进度,为新能源项目提前编制新设备启动“一企一册”方案。针对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设备参数的项目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强化源网协同,加强并网时间监管,全程高效完成新能源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校核,整体业务流程办理时长平均缩短至15天,新能源并网工作质效得到当地社会的广泛认可。

  截至4月30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高效服务1396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并网,占电厂装机总规模的47%。2022年榆林地区发电总装机规模较2015年翻番,而风电及光伏装机分别较2015年增长332%和360%,新能源装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实际成效满足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大负荷的安全、高效供电。

  电力资源“配置升级”打造能源转型生态圈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序用电上下功夫。

  4月23日,在榆林郭家湾电厂厂区内,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组织大客户经理上门回访该厂分布式光伏运行情况。去年,该厂利用闲置屋顶和空地投资建设的5.9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入榆林10千伏525迎晨线运行。目前,该分布式光伏项目运行良好,每年可产出约733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节约标准煤190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

  “从前期申请到带电投运离不开供电公司全过程跟踪服务。安装光伏板不仅为我们节省了电费支出,还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简直就是一举多得。”郭家湾电厂负责人说道。优质的电网配套服务推动了不同区域能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以发展新能源为目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手段,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广泛参与的互惠共赢的能源系统生态圈。

  陕西省新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榆林地区,为了全力挖掘电网调峰资源,保障新能源优先消纳,提高全省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该公司发挥大电网运行优势,统筹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规划风光火一体化配套项目,探索农光互补等新的发展方式,完善水电、火电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调度机制,通过统筹平衡电力电量、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加强电网设备运维、强化需求侧响应等手段提高榆林电网消纳、汇集送出及调节能力,增强了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当电力供求矛盾突出时,更多的是靠实施有序用电、负荷控制等行政手段来减少高峰用电负荷。”该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人张明说道。通过实施电力需求响应,对缓解区域性、时段性的供用电矛盾,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确保稳定、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秩序,优化能源配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409家用户需求响应签约,签约响应负荷133万千瓦。

  目前,榆林新能源发电项目已实现“能并尽并”,其中,风电场106座,装机7417万千瓦;光伏电场143座,装机容量6546万千瓦;接入分布式光伏项目946项,已为榆林市12县区带来近1.7亿元经济效益。2023年新能源上网电量突破206亿千瓦时,新能源占全网售电量40%,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和谐匹配,为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榆林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赋能。(文/图 陈婷婷)

编辑:赵浚喆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