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锚定“双中心” 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6-09 22:49:40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与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共同入选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尤其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还成功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更令人振奋的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当天,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技委主任、火箭发动机专家谭永华还荣获了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播下航天种子 目标星辰大海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打造而成。该旧址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在三线建设时期的所在地,创建于1965年,绵延21公里,是我国唯一的航天液体动力三线研制基地、亚洲最大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我国航天系统第一个建成投产的三线基地。

  这里研制的各型号发动机圆满完成了以我国重点装备、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液体动力文化的孕育地、六院“院魂”的诞生地。

锚定“双中心” 激发创新活力_fororder_图片7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

  2019年,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提出了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建设“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的工作目标。2021年7月23日,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一期正式开园,全面系统地归纳展陈红光沟时期积累的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研制经验及管理案例。

  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将通过加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科技工作者科学报国的故事,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并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以此激发强大创新动力,让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传统薪火相传。

  一同授牌的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围绕航天液体动力事业发展,打造的面向全社会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航天科普宣传、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阵地,凝聚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智慧力量,是国内建成最大的展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团队人才和创新成果的综合性展览馆。

锚定“双中心” 激发创新活力_fororder_图片3

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线长度200米,由大厅、序厅、宇航产品展区、核心能力展区、产业发展展区、历史文化展区、尾厅等展区组成,展陈方式汇集了声光电结合式、实物陈列式、数字化兼容式、沉浸互动式等方式,展出了围绕液体动力从初创仿制、自主研制、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多型号数十种火箭发动机、空间推进系统的液体动力产品实物、模型50余台套。

  展示中心聚焦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结合讲述航天“大国重器”的研制历程,集中反映了以任新民、张贵田、朱森元为代表的引领航天液体动力创新发展的“两院院士”,以及参与重要工程和项目的上百位获得全国劳模、科技创新团队、航天功勋奖、航天贡献奖的科研工作者(集体)事迹,唱响科学家们创新图强、砥砺品格、奋斗圆梦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厚植创新基因 激发科技新动力

  航天精神的种子播下,勇于攀登的决心便开始发芽。

  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技委主任、火箭发动机专家谭永华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谭永华是我国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主要开拓者,实现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助力我国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空间站建设、探月探火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顺利实施。

锚定“双中心” 激发创新活力_fororder_图片6

西安航天基地

  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究工作30余年来,谭永华带领科研团队,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120吨级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突破了70余项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此种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研制以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为代表的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前提,成立以来,航天基地始终秉承国家意志,坚持航天产业立区,目前已积蓄了国内航天科技产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聚集了全省90%左右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和研发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贡献力量。

  以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为代表,此前,航天基地还成功获批了3家科普示范基地和5家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区内现有科普基地,航天基地联合省、市两级科技科普四部门开展“走进航天 科普在行动”系列活动,同时建立科普信息机制,组织区内企业、学校参观调研区内科普设施,促进校企联动科普,搭建起航天基地各学校与各高科技企业科普联动的桥梁。

  以科普播种,迎来创新之花的绽放。作为秦创原“一总两带”的重要承载区,航天基地不断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潜能,积极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一方面加速构建科创航天“1+13+20+N”创新体系,为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做好支撑。另一方面不断发挥西安先进计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速高性能计算产业聚集。深化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和争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安航天基地)

编辑:张雨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