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高标准农田 摄影 白锐
今年,榆林市靖边县三岔渠便民服务中心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采取“2+3”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优质特色旱作农业和标准化节水灌溉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园。旱作农业的发展,让昔日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一幅壮美画卷。
在三岔渠便民服务中心羊羔山村的涧地中,白色的地膜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玉米幼苗生机勃勃,盎然屹立,这是县农业农村局旱作集水技术项目在该中心种植1万亩的项目地。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播种的地膜(加厚地膜)玉米,从播种到萌芽用时更短。村民感慨道:“这种地膜玉米五六天就全部长出来了,出苗快、长得好,如果秋收后产量高的话,明年我们全部种这种地膜玉米。”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选用耐旱品种,加上有机肥等一系列集成技术推广,为三岔渠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打下坚实基础。
该中心30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内,一垄垄秧苗长势喜人。通过“党建+基地+公司”的种植模式,该公司利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达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节水达到50%以上,用种量较人工种植基本能节种一半,并且有效节约人工成本,达到了节水节种节人工,增产增效增品质的目的,实现了农田创造就业岗,自家田里务工忙,收入多元日子好,产业发展焕然新的好气象。
“依托坡改梯项目发展产业,着力打造万亩旱作农业产业示范园,形成旱作荞麦、高粱、谷子、糜子、洋芋、南瓜、丝瓜等小杂粮种植区。在推进旱作杂粮种植区的同时,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引进渭河集团参与建设。”三岔渠便民中心党工委书记宋玉云介绍,今年,该中心共实施产业提质增效1.3万亩,这既是对原有产业条件短板的“雪中送炭”,也是对农业产业发展承载能力的锦上添花,打开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文 白凌燕 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