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李娜):遍布灿烂文化遗产的三秦大地,有着一批“文明发掘者”,他们于千丝万缕中拨开历史的迷雾,在日复一日无声的发掘中砥砺前行,为人们重现尘封已久的历史。当踏入陕西的这座博物馆,透过无数璀璨的文物和考古现场,仿佛看到了数代考古人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孜孜以求的时光。
多国博主和国际青年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合影 摄影 张雨晨
7月9日,2023“打卡中国——你好,陕西!”网络国际传播活动走进千年古都西安,来自墨西哥、巴基斯坦、罗马尼亚、泰国、越南、缅甸、突尼斯、尼加拉瓜等国家的十余名外国博主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打卡陕西考古博物馆,在一件件文物珍品的观摩中解读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
多国博主和国际学生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 摄影 张雨晨
据悉,陕西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学科发展史和考古学理论、成果解读、文保理念和技术为三大主题,常设展览“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涉及项目138个,共计展出文物4891件/组。
多国博主和国际学生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 摄影 张雨晨
据了解,“考古历程篇”讲述从金石学到近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大事件,穿插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大遗址考古等理论释读;“文化谱系篇”讲述陕西境内旧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穿插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分支介绍;“考古发现篇”历数陕西重大考古项目;“文保科技篇”展示陶瓷、青铜、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等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成果。
多国博主和国际学生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 摄影 张雨晨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内展出的遗址、遗物以及动物骨骼、植物种子、残留物等是贴近和复原古代社会图景的“第一现场”,以考古人视角全景式呈现多学科视野的古代社会图景,展示考古学家如何阅读大地、如何通过地下遗存来解读辉煌的古代文明,重塑古史的过程,让多国博主和国际学生化身“考古学家”,“现场沉浸式”了解考古发现背后的故事。
泰国视频博主徐恩奉接受采访 摄影 张雨晨
一件件文物背后是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时代,从点到面,绘就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动人画卷。来自泰国的徐恩奉说:“看完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四个篇章,从一件件文物中我看到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这是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大国的演变脉络。展览的餐具、化妆品、器具几乎都保存得非常好,中国的考古工作让我很震撼。”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来自巴基斯坦的张扬对中国历史颇为了解。他表示,历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重要的一部分,人们从历史中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多年来,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用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和发展历程。
越南视频博主阮妆诗接受采访 摄影 张雨晨
历时960天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运用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以陕西考古成就绘制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基因图谱”,丰富了中国博物馆的类型和内涵,是考古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场所。来自越南的阮妆诗对博物馆中的铜器印象尤为深刻,她说:“古人制作雕刻出来的铜器精致美观又很实用,让我了解到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通过考古学家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穿越时空,触摸历史,亲眼看到数千年的历史风光,了解民族和文明的传承之路。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起了解这些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