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千岁美女“姗姗” ——汉阳陵里的中考答案
来源:西安晚报  |  2023-07-24 17:59:27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724175047

“姗姗”助力十四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724175405

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

  紧张的中考结束后,“博物馆题”又火了起来!

  那些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的家长们也许会说,万一考到博物馆这方面的习题了,孩子们已早早开始耳濡目染了。为此,还有家长发出感叹,“不参观博物馆,不了解历史文物知识,现在的中考高考不好拿分啦!”

  虽然我们不应该把走进博物馆学习狭隘地理解为“提分”,但这样的感叹却从某种意义上提醒人们,重视博物馆教育的必要性。

  本期,就让我们跟着文物来答题,在汉阳陵里寻找中考答案——

  “微笑彩俑”见证文明传承发扬

  202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姗姗”是谁?长得什么样子?

  粉面含春、凤眼朱唇、黛眉黑髻、容貌俏丽、美丽恬静……姿态娴雅端庄的“美女”,具有典型的汉代女子特征——这个美人就是“姗姗”。

  据悉,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汉阳陵的陪葬墓里发现了一件西汉时期的女俑,她那完整精美的造型让现场所有人感到震撼,出土20年后,也就是2018年她被正式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实,当时与她出土的女俑有好几件,但唯独她因为五官清秀显得很出众,汉阳陵博物馆的人也因此给她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姗姗!她柳叶眉,丹凤眼,高鼻梁,樱桃小嘴,鹅蛋脸,身体向右微微倾斜,双手合拢在宽大的袖子里,拱手的动作刚好把嘴遮住。她身着右衽直裾汉服,镶着红色的袖口和领边,腰间系着一条玫红色腰带,衣服下摆宽大呈喇叭状。她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这种坐姿称为跽坐,在秦汉时期还没有出现凳子,人们大多席地而坐,跽坐是最标准的礼仪坐姿。她娇美的面容和优雅的体态,生动地展现出西汉时期的服饰之美、礼仪之美,是中华礼仪文化重要的见证。

  因此,当她破土而出、跨越时空,携带着两千多年前的风采,向我们“姗姗”走来时,以她为代表的“微笑彩俑”——汉阳陵出土文物国内巡展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能引起热议。也正是因为她的美,她受邀前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时尚之都的法国,还是冰天雪地的瑞典,她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和美洲,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载体,“姗姗”不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再现和文明传承发扬的体现吗?

  深闺“美女”出圈走上国际舞台

  如今,在“姗姗”的出土地——汉景帝阳陵遗址上,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陵园而建的一座占地3000余亩的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巧妙融合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里陈列着发掘出土的2000余件文物精品,向世人讲述着汉代的历史文化故事。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阳陵博物院深入发掘“姗姗”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持续开展“穿汉服 学汉礼”系列汉文化教育项目,向公众讲述汉服的历史由来、变迁发展和传承意义的同时,还可以让公众亲自体验汉代的基本宾礼,包括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等。参与者身穿仿古汉服,耳听汉代礼乐,在汉服翩翩起舞之间感受礼仪之邦的文明。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寓教于乐的功能,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发了社会教育项目《姗姗来了——一个千岁的美女》,针对6岁至14岁的孩子设计了涂色游戏、拼图、折纸、角色体验、“姗姗”芭比、电子“姗姗”等6种互动体验项目。

  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无数次载誉而归! 2020年,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社会教育项目《姗姗来了——一个千岁的美女》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优秀教育项目。2022年,该项目被国际博协教育与文化委员会年会评选为“2022年最佳教育实践案例(全球五佳)”。自此,汉文化大使“姗姗”成功出圈,成为汉阳陵最具影响力的形象代言人和文化IP。

  这个项目,凭什么从众多博物馆教育实践案例中脱颖而出?

  首先,汉人、汉语、汉服……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统一阶段,汉朝期间形成的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姗姗”形象源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她出土于汉景帝阳陵的陪葬墓园周应墓中,周应是汉代的诸侯,身穿交领右衽深衣,衣领、袖口和腰带均有色彩鲜艳的锦缘。此种服饰上下连体,因“被体深邃”而得名“深衣”,是当时最正式和典型的服饰。“无论是紧身素裹的深衣、清秀恬静的面貌,还是拘谨温顺的神情、端庄典雅的气质,以‘姗姗’为代表的塑衣式女俑,体现了中国汉族女性儒家‘中和含蓄美’的高度服饰美学思想。”西安工程大学教授刘冰冰如是说。“姗姗”的名字取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后逐渐衍生出美人迟来的含义。“姗姗”为跽坐状,是当时最正规的坐姿。她双手抱拳,行当时最正规的拱手礼。女俑脸上带着一抹优雅的微笑,隐约透露着内心的缱绻情绪,这被中国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誉为“中国最初的微笑”,向后人展示着“文景之治”盛世下浓郁而温和的生活气息。

  其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程艳妮说,《姗姗来了——一个千岁的美女》将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博物馆所承担的教育功能有机融合,充分彰显汉阳陵历史文化特色和博物馆公益文化教育职责,积极发挥博物馆文化桥梁作用。该项目针对6-14岁的孩子共设计了6种互动体验活动,即涂色游戏、拼图、折纸、角色体验、姗姗芭比、电子姗姗。姗姗涂色游戏包括姗姗卡片、姗姗风筝、姗姗石膏涂色,帮助孩子们了解汉人的色彩喜好和颜料配比。汉服拼图是布质的,设计较为复杂,由10多块组成。当小小的布片变成漂亮的结婚礼服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满足。与拼图游戏相同,目前共设计了9款折纸,女士5款、男士4款。角色体验游戏,孩子们身着汉服,搭配汉代的妆容和发式,学习汉代站、坐、行姿势。姗姗芭比娃娃和阳阳芭比小伙,共有9款特色汉代服饰,以及一些小饰品、鞋、帽等。电子姗姗包括魔卡姗姗、魔镜换装和VR姗姗。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原型打造的卡通IP文物形象并不少见,“姗姗”能脱颖而出实际上是团队经过多年精心打造所取得的成绩。据悉,当时该项目得到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团队由各个领域专家共同组成。博物馆方核心成员5人,3名专家受邀参加相关设计,拼图、折纸、汉代服饰和姗姗芭比的设计。袁晓燕和刘冰冰教授来自西安工程大学,是中国服装史和古代服饰设计方面的专家。孙黎老师是西安博物院的退休职工,擅长汉代服饰裁剪、制作和刺绣,汉服芭比娃娃便是她手工制作完成的。另外,新昆科技公司利用虚拟成像等科技将姗姗设计得更加时尚、更加吸引人。

  如今,漫步汉阳陵,你不仅能看到汉家陵阙的壮美,更能沉浸式体验汉代文化。它们是文景之治大背景下,汉代制度、文化、经济蓬勃发展,多民族文化交融并进的具体体现。欢迎大家与“姗姗”一起漫步汉阳陵,共同见证她在新时代更加历久弥新的风采。(文/图 娜文)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