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借助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能源与数字的交汇点,不仅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落地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配网数字化工作正是沿着此目标一步步在推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采访现场
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跟随“世界看陕西配网”一行,与来自世界能源理事会专家、国内能源知名学者、多家央省媒体记者一道, 先后探访了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了解其数字化工作落地开展情况及其能源转型之道中的领先性和专业性。
构建供电服务前端、台区协同 让群众少跑路
配电网作为城乡重要基础设施,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电力能源服务广大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广泛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具备新型电力系统的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是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新能源微网和高可靠性数字配电系统发展。
“过去需要3个工作日,如今3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这一切都基于供电所供电服务平台的建设。”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沣西新城北槐供电所负责人李晔介绍,在日常换表工作中,台区经理可以通过点击查看全能办里“一键换表”工作任务,现场核对更换表计信息,确认无误后使用背夹扫描需要更换的表计,表计示数将自动读写在相应任务里,换完新表后再扫描新表,提交后将同步至营销系统,将从前的换表周期由三天缩短至三小时。
据悉,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沣西新城北槐供电所共有员工13人,供电面积42平方公里,但肩负着3个行政村、21个居民小区4.57万客户的供电服务工作,管辖运维10千伏线路25条124.3公里,0.4千伏线路22.8公里,管辖配变347台总容量18.49万千伏安,户均容量4.1千伏安,同时还承担15条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属地化运维工作,日常工作量接近饱和。
工作人员演示更换表计过程
2022年以来,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构建起“市-县-所”三级供电服务指挥体系,形成工单驱动的“一体化工单池”,打通了供电服务前端、台区协同不畅的关键环节。如今,随着数字化供电所的建设,该公司下辖的北槐中心供电所依托数字化工作台,聚合各类业务系统源端数据,极大改善了以前系统登录多、数据分散等不便,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实现了供电所数据可视化、业务线上化、管理数字化的新型工作模式。
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沣西新城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何佳
“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沣西新城供电分公司副总经理何佳介绍,沣西新城北槐中心所应用的数字化工作台“一中心、六看板、四画像”、供电所营销数智作业新模式5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及配合智能融合终端形成了高效快抢体系,做精“网格化+微服务”,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使得客户诉求响应更迅速,业务处理及时率、客户回访满意率提升至100%。
迎峰度夏保供电 守护清凉一夏
2023年夏,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
迎峰度夏对于以前的电力公司员工来说是每年一次的大考,庞大的数据量往往无法在老式的台区上得到完整快速的展示,大量的维修单也往往需要冗长的时间去定位、处理问题。
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空调能耗占据建筑物总能耗的50%—70%,即中央空调的能耗约占国民经济能耗的两成。对空调需求侧的能耗感知和调控将是推动“削峰填谷”“柔性调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源荷互动”的关键所在。
“2023年5月,西咸新区负荷管理中心正式建成落地并投入使用,其重点工作之一便是围绕需求响应、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空调负荷柔性建设等四项工作。”该工作人员说道。
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空调柔性调控”举措
为此,工作人员摸排梳理改造意愿强、配合度高、调节效果好的目标用户,按照“典型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利用新型智慧能源单元柔性调控方式,实现对空调系统主设备供电回路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做好辖区内空调负荷特性全面分析,能实现空调负荷可调控资源的安全感知、精准控制和柔性调控,有助于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空调柔性调控是指区别于传统的“一刀切”式“非开即关”的负荷控制,而是根据电网负荷情况,采取阶段性的调节策略,并能够错峰调节。
该工作人员表示,空调负荷优化管理是扛牢电力保供责任的重要举措,实施空调负荷柔性控制,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的成本,也能够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的科学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