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将于2025年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9-15 11:21:17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吴明玲):9月14日上午,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武毅介绍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情况。

渭南:将于2025年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_fororder_图片1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吴明玲

  关中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则是以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对关中文化本体及孕育发展关中文化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2022年7月,陕西省文旅厅确定渭南市与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创建首批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进而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渭南:将于2025年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_fororder_图片2

来自美国的罗伯特带孩子学习华州皮影 摄影 吴明玲

  李武毅介绍,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将利用3年时间,由蒲城县、大荔县先行先试,统筹改革与创建,坚持项目支撑、机制创新、点面结合、全域创建,打造“一核三廊六区一库”的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新格局。

渭南:将于2025年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_fororder_图片3

华阴老腔表演 摄影 吴明玲

  2022年7月以来,渭南市制定《渭南市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方案》,编制《渭南市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和《渭南市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渭南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市县两级将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构建非遗传承保护机制方面的模式和路径。

  同时,该市线上线下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80余场,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580余场次。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入选“2022中国年度非遗人物”,华山戏法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澄城面花、富平阿宫腔等6项渭南非遗文化亮相中亚峰会,向世界展示渭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渭南:将于2025年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_fororder_图片4

外国博主体验华山戏法 摄影 吴明玲

  据介绍,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3月),完成蒲城县、大荔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第二阶段(2023年4月—2024年12月),完成韩城市、合阳县、华阴县、潼关县、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白水县、澄城县等九个县(区、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第三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完成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整合工作。

  名词解释

  “一核”:以黄河文化生态保护为核心,把渭南打造成体验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三廊”:一是依托沿黄公路渭南段,建设以党家村、司马迁祠、洽川湿地、丰图义仓、华山、潼关古城等为核心的黄河流域文化生态廊道;二是大力发展沿秦岭北麓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强化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4个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传播,建设秦岭北麓文化生态廊道;三是利用渭南境内华阴市、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韩城市的魏长城遗址和秦长城遗址,建设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撑的长城历史文化廊道。

  “六区”:一是建设阿宫腔、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合阳跳戏、同州梆子、渭南碗碗腔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的戏曲生态核心保护区;二是以华县皮影雕刻、蒲城土织布、临渭草编、富平石刻、澄城尧头陶瓷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所在地的非遗生态核心保护区;三是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名人故居所在地的文化遗址生态核心保护区;四是以富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永丰革命烈士陵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生态核心保护区;五是少华山森林公园、洽川湿地公园、A级旅游景区等组成的自然生态核心保护区;六是以富平、蒲城、合阳、临渭4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核心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库”:结合渭南独特的“两河一山”自然地理标识和“华夏文明之根”历史文化标识,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书院、民间传说、古代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目录、传统戏曲剧目剧本、红色文化资源等10个“两河一山”特色文化数据库。

编辑:王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