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在创作中
若不细看,墙上的壁画,像是窗格外的景色,竹林摇曳,绿影婆娑,林下,溪流淙淙,孩童嬉戏,小路蜿蜒,宁静通幽。再细看,这高约2.4米、宽约3米的壁画,竟是棉花做成。而这也是非遗传承人许辉历时4年,以工作室书房墙壁为载体,完成的全新尝试和挑战,开创了棉絮画壁画的新品类。
9月19日上午,许辉在西安市玉祥门附近的棉絮画工作室内,正在为开学季的棉絮画非遗小课堂做教学材料包。说起本周刚刚完成的新作品《竹林小屋》,她特别开心。她说:“4年前,我搬到新工作室时,在书房构思当时的一幅作品,想要做一个壁画的尝试。最开始选择了《竹林深处有人家》的画面,开始没有想到做这么大的尺寸,在画中小屋构图完成时,我想到了著名画家李福堂先生说过,棉絮画是国画的一种,在创作时不应该因为棉絮本身限制了画幅的尺寸,于是我萌生了以墙面大小,完成一整幅壁画的想法。”
三十多年的不辍钻研,作为棉絮画第四代传承人,许辉在继承传统棉絮画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出骨线技法、埋线技法、撕绒技法等技法,创新出唯美的纱影棉絮画。并采用骨线等新技法结合棉花本身特点,创新超轻棉塑摆件,让棉絮画跳出画框束缚。同时结合小朋友的兴趣特点创新了相应的制作技法。随着时间推移,作品不断创新,墙上的《竹林小屋》在创作技法上,也有了不同技法的应用。
以往传统的技法,要先用纸剪出形状,再将棉花粘在纸片上,一个一个花瓣去做,再组成花朵。用传统技法制作下来,花朵会显得非常厚重。许辉在技艺上不断创新,用棉花搓成线,然后以线做骨架,再用棉花做花瓣,最后制作成花朵,整朵花全部是用棉花制作完成,花朵看起来轻盈、柔美。这样的创作手法就应用在了《竹林小屋》远处较老竹叶的制作上。
2015年,受刺绣双面绣的启发,她创作出一种新的棉絮画形式——纱影棉絮画。凭借这项创新,她的纱影棉絮画作品《春》,在2016年获得了中国国际拼布邀请赛小物类最佳设计奖。而这一创作技法也应用在了《竹林小屋》小麻雀的制作上。
至今年小满节气,历时一年,许辉完成了最新系列作品《“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之美 》,以棉絮画的方式传递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国式浪漫,成为了小朋友们初学棉絮画的样本。而应用在这个系列的一些相对简单的技法,比如一次成型的水润法,也应用在了《竹林小屋》近景的竹枝上。
“棉絮画要生存就必须创新,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一些作品。也将会有更多的尝试,希望能与更多画种擦出火花,也希望更多人喜欢,让这个已有上百年历史、凝结了中华民族独特智慧、一度濒临失传的技艺,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许辉说。
文/图 三秦都市报记者 李佳 实习生 刘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