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秦腔不识陕”,如果说文化是古都西安的精神与灵魂,那么以秦腔闻名的易俗社便是西安靓丽的文化名片。10月24日,来自贝宁、加蓬、加纳、马里、尼加拉瓜等国家的驻华大使夫人走进西安市新城区,来到百年易俗社,在悠悠的“秦”声中,欣赏古代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品味背后的三秦故事。
驻华大使夫人在易俗社合影 摄影 乔永祯
驻华大使夫人先后前往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易俗社非遗展示厅、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分别体验了戏曲制作技艺、非遗脸谱、剪纸、皮影以及秦腔打击乐等,并通过大量陈设的实物,了解易俗社的发展变化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马里驻华大使夫人迪迪埃·达科夫人说道:“通过刚才的参观,我了解到秦腔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更远的国家。非洲人喜欢音乐,而每个地区的音乐都独具特色,我也希望秦腔这种古老而美丽的音乐,能够走进非洲。”
驻华大使夫人参观易俗社百年博物馆 摄影 乔永祯
驻华大使夫人参观西安易俗社街区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 摄影 乔永祯
驻华大使夫人体验皮影 摄影 乔永祯
走进易俗社剧场,仿明清风格的戏台便映入眼帘。台上,易俗社演员身着艳丽的戏曲服饰,依次带来《火焰驹·表花》《大登殿》《杨门女将·出征》等经典片段,淋漓尽致的表演赢得在场贵宾满堂喝彩。随着戏曲落幕,驻华大使夫人前往幕后,深入与秦腔老艺人交流。兰花指翘、眼波流转、碎步盈盈、水袖轻甩……在戏曲老师的帮助下,驻华大使夫人学腔调、走台步、演戏曲,化身戏曲演员亲身感悟秦腔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穿秦腔戏服,很华丽、很优雅。”加纳驻华大使夫人哈蒙德·夸特玛·阿库娅在参观结束后表示,“今天的经历非常难忘,这是一趟非常值得的旅行!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中国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做的努力。”
加纳驻华大使夫人哈蒙德·夸特玛·阿库娅接受采访 摄影 张雨晨
百年传承易俗社,悠悠“秦”声扬丝路。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通过不断开辟戏曲艺术表达、传承新境界,在城市文化热土之上继续流传。
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紧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易俗社推出全国首款以秦腔文化为载体的夜游新品“易俗社·梨园夜”,探索“戏曲+旅游”新模式;同时,积极协助属地推进金康路茶文化街、西一路秦腔文化街区、红会巷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打造街区特色文化创意创新聚集区。如今,这些集吃喝玩乐学一站式体验的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新地标,也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文 张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