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系国计民生,电力供应更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以乡村振兴、电力服务为己任,用心当好电力先行官、用情架好党群连心桥,用坚强电力保障和暖心电力服务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今年又是个红薯大丰收年,外地人也可喜欢吃我们的红薯了,这几箱打算寄出去。”近日,在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红薯种植基地内,种植户苏磊一边将地里分拣出的红薯小心地装进纸箱内,一边与前来检查供电线路运行情况的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崔家湾供电所服务人员耿建波唠家常。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员工与种植户了解电路运行情况
崔家湾镇是绥德县沙地红薯的核心产区,已建成集中种植基地4800多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同时,崔家湾沙地红薯成功注册“绿源沙地红薯”“富硒红薯”“蒸薯福”等特色品牌,并加入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中后期我们的红薯大概一周浇水一次,主要用电抽水灌溉,不费啥事。”对于种植户苏磊来说,每年丰收季打包运输才是最忙碌的,言语间满是丰收的喜悦。小小的沙地红薯不仅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稳定长效产业,更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
“我们合作社每天雇佣十几个工人,削柿子近10吨,不过现在电力有了保障,工厂可以加班加点生产。”10月30日,曹村镇华丽柿子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焦玉婷向渭南供电公司曹村供电所供服人员说道。
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是享誉全国的柿子之乡,每年10月下旬,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把成熟的柿子削皮、挂晒,然后加工成甜香可口的柿饼远销海内外,而柿饼在做成之前需要十二道工序,其中削皮、烘干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削皮机等用电设备的正常用电,连日来,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张思德(频阳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柿子加工合作社、农户家,帮助检查用电线路,了解用电负荷,掌握用电信息,全力做好电力保障,确保柿子加工正常用电。
“今天你们来得正好,我正考虑想再买台柿子烘干机,不知道用电这方面有问题吗。”“你的烘干机多少千瓦,我们会根据增加用电负荷协调配变增容,保证合作社安全用电。”服务队队员王俊向柿子合作社负责人石华丽解释道。在合作社,服务队员详细了解客户用电需求,细心检查柿子削皮机、冷库、升降机等用电设备,排查用电隐患,保障柿子在加工期间的可靠安全用电。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员工细心检查用电设备
“有你们经常检查,我家削皮机好像也听话了,用起来非常顺手,电很少出问题。”见服务队熟人来了,客户崔艳玲高兴地开起了玩笑。服务队员一边跟她聊天,一边还是不放心地检查了削皮机导线连接处,这才放心离开。
十月底,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在素有“苹果之乡”美称的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石泉村,来自国网延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和国网洛川县供电公司的50余名志愿者一起走进田间地头,将一张张残留的反光膜团起打包,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全力为延安电网冬季安全可靠供电护航。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中南地区,是苹果种植的适宜产区,全市果园面积22.1万公顷,在苹果种植过程中,反光膜对提高果品的成色和品质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一次性铝塑合成产品,随着苹果交易量逐年增加,使用和废弃量也在同步上升。反光膜具有导电作用,而且重量轻、易漂浮,在大风天气极易缠绕在供电线路上,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样也成为环境治理的白色污染源和加剧土壤酸化最大的“危害”,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
“到目前为止,咱们村上的苹果基本上全部下树,但剩下的反光膜还没有清理,往年群众收拾这些大概都得二十天。”槐柏镇石泉村党支部书记侯新学说。
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将整理的反光膜打包带出果园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用电安全,国网延安供电公司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自治、共同治理”的原则,使“电业”与“果业”同频共振,发挥党员在反光膜治理中先锋作用,激发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反光膜治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氛围,为群众在发展致富果、幸福果上提供更放心、更省心、更暖心的用电服务。
“我们输电运检中心联合属地县公司开展这次志愿活动,旨在通过主动宣传、员工自治、社会呼吁等活动形式,让群众了解反光膜对电网安全、环境污染的危害”。输电运检站中心副主任王剑说道。
“今年有供电公司这个清膜行动后,有望一周左右就能全部清理完毕,彻底为群众解决这块‘头疼’的问题。”侯新学一边弯腰捡拾反光膜,一边对供电公司这个行动赞不绝口。
优质的供电服务和可靠的电力保障为三秦大地带来光明,点亮群众美好生活,绘就出一幅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 。(文 吴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