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榆林市子洲县积极探索,建立了“五有五治”乡村治理机制,塑造党建引领的“思想灵魂”、打破基层治理的“硬塞障碍”、畅通乡村服务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
以“五有”实现治理常态。一是畅通渠道促进“诉说有人听”,拓宽民意收集渠道,公布各村各网格责任人联系方式,收集记录群众诉求,形成民意台账;二是强化宣传促进“困惑有人解”,广泛宣传上级政策法规,结合日常走村入户工作对群众宣传解答,每周列出群众咨询较多的问题在村民微信群进行发布,起到公开解答的效果;三是主动作为促进“困难有人帮”,对群众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家庭突发严重困难的主动联系帮扶,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各类社会救助;四是网格管理促进“矛盾有人调”,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对网格内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报并介入调解;五是统一规范促进“喜事有人贺”,制定统一的祝贺标准,如由谁收集“喜事”信息、以什么方式祝贺、由谁去祝贺等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确保好事贺好。
以“五治”提升治理长效。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和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田间地头会、谈心会、广场会等;二是强化“法治建设”,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实现治理方式从单纯行政管控向注重法治保障转变;三是强化“德治建设”,抓好德治教化,推进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遏制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促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四是强化“自治建设”,积极构建有事好商量工作机制,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作用,发挥村务员作为“党委政府政策宣讲员”“人民群众矛盾调解员”“信访维稳情报信息员”等职能,促进自治强基;五是强化“智治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乡村雪亮工程”,促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子洲县通过“五有五治”,确保乡村治理常态长效、久久为功。(文 高帅 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