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6-04 22:37:47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塞上古郡舞长风,浩瀚沙海绘葱茏。6月2日至4日,来自16个国家的18位驻华外交官一行走进榆林,考察能源产业低碳绿色转型,感受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汇聚交融。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4

驻华外交官参访国能榆林化工后与企业人员合影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

  当前正在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榆林,不仅煤、油、气、风、光等能源资源富集,更是一片机遇富地。为了这份机遇,驻华外交官们在榆林参观的首站来到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榆林化工”)。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5

驻华外交官参观国能榆林化工中心控制室

  在国能榆林化工中心控制室的企业产品展示台上,有序摆放着水杯吸管、牙刷梳子、工程棒材等展品,它们都是可降解的煤化工产品。

  “这些产品是如何生产的?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哪些?”“是否与其他国家开展了相应合作?”“是否存在技术合作的可能?”一系列问题,表达了驻华外交官对煤化工产业的浓厚兴趣和合作期望,也凸显了煤化工的产业前景和技术优势。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6

驻华外交官参观国能榆林化工相关产品

  2021年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能榆林化工考察时强调,“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国能榆林化工形成的“煤头化尾,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的创新发展。而这正是绿色低碳道路上的坚实脚印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7png

协合光伏电站

  依靠煤但不依赖煤,榆林从没停止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神工业园的协合光伏电站,便是榆林加码新能源产业的例证。

  该项目建设在煤矿采空区与备采区,把生态恢复与项目施工同步实施,实现农业生产、光伏产业开发与资源开采的立体化协调发展。项目装机容量200MW,于2014年12月投产发电,截至2024年5月已累计完成发电量26.282亿度。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8

几内亚驻华使馆外交官卡巴·依帕玛·森昆在协合光伏电站项目前拍照留念

  “榆林对光伏产业的推崇,是对习近平主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践行,助力中国的绿色文明。”几内亚驻华使馆外交官卡巴·依帕玛·森昆说道。

  近年来,榆林市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呈现出“追风逐日、风光互补”的鲜明特点。

  能源,是榆林经济高歌猛进的动力,也是“机遇榆林”的高储矿藏。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1119

驻华外交官参观石峁遗址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

  令世人啧啧称奇的独韵榆林,黄土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多元文化水乳交融。

  雄踞在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石峁遗址,从2011年开始已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玉器、乐器、骨器、陶器等。作为一支神秘的重要力量,石峁文明汇入中华文明起源的巨流之中。

  “石峁遗址和石峁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这不仅帮助我们从历史的纬度了解中国,也是与非洲等其他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马拉维驻华使馆参赞弗莱德里克·马利里说,“然而,我在石峁遗址和石峁博物馆没有遇到很多参观的人,如何让这里的古老文明家喻户晓,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2000

驻华外交官参观镇北台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东周始修、到明代成熟的中国长城,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体系最丰富的文化遗存。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的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墩台式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留存最大的军事观察哨望与军事指挥台。

  四百多年来,镇北台扎根黄土、旌旗猎猎。不过,相比于山海关、嘉峪关,镇北台被人所熟知的范围更小。而通过邀请驻华外交官参观,正是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提升镇北台的知名度。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2001

驻华外交官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

  不同文明的交融孕育了更为多彩的文明。独具黄土高原地域风格的陕北民歌大胆质朴、浓郁苍凉,穿过风云变幻的历史,悠扬回荡。

  作为民歌艺术的殿堂,陕北民歌博物馆有陕北民间音乐文化相关的珍贵图书、手稿、影音资料等藏品共3391项,集中展示了陕北民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内涵。它不仅是陕北民歌艺术展示的窗口,也是与世界各地民歌艺术相互切磋交流的平台。

外交官看榆林 | 能源转化升级成为热门“机遇点”  文化独特丰富引发广泛共鸣_fororder_2002

驻华外交官体验陕北秧歌

  驻华外交官在参观中体验到了独特的地域方言音乐和表演形式,惊喜中也坦言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的海外传播。

  “在陕北民歌博物馆,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小村庄,人们唱着、跳着,虽然音乐和舞蹈形式不同,但体现了民族灵魂的融合。”布基纳法索驻华使馆外交官帕伦福·尼法布罗说,“因此,榆林的文化艺术更应该走出榆林、走出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间的艺术进行交流合作。”

  文化,是榆林“天地有大美”的瑰宝,也是“机遇榆林”的人文通道。然而,帕伦福·尼法布罗所言正是当前榆林文化“走出去”所欠缺的。

  未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榆林,还需强化文化价值对经济发展的“软支撑”作用,构建经济强与文化兴“比翼双飞”发展格局和城市形象。

编辑:吴明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