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西康高铁关中环线立交特大桥(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时值盛夏,西安多领域频传佳音:沉浸式文旅持续火爆、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外贸进出口成绩单亮眼……央媒多篇报道也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多维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沉浸式文旅受青睐
6月26日,人民日报撰文《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促进文旅融合 展现城市活力》,从文旅融合、创意呈现、主客共享等角度,讲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为西安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有益实践。
6月28日,新华社报道《西安: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以大唐不夜城“将无形的历史文化转为有形的玩赏体验”为例,高度评价西安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文旅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6月30日,经济日报《沉浸式实景演出成文旅新名片》,报道《长恨歌》等实景演出运用先进科技特效,融合当地特色文化,为游客呈现一场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今年1至4月,已有13.25万人次入境游客领略西安的历史人文风光。”新华社文章《“想让更多海外游客来到中国”——“老外”在“十三朝古都”感受文化底蕴》表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场景在西安全面铺开。“截至目前,西安所有5A级景区都已实现刷外卡支付购票无障碍”。
经济参考报《优化支付服务让“有没有、会不会”的人都方便》关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站式”金融服务:“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服务中心运行2个月以来,已为近万名客户提供支付咨询及服务,示范区外卡、外币整体交易额已超200万。”央视网报道点赞西安创新优化支付方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打通了境外游客在线自助购买门票的流程,不同国家地区的游客可在该平台上使用本地货币进行购票。”
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作为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6月28日西延高铁迎来“华丽转身”。
当日,中国新闻网刊文《西延高铁两座万吨级桥梁实现空中转体对接》表示,经过约1小时紧张施工,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的西延高铁跨西咸北环线特大桥双体同向逆时针旋转66度,两座万吨桥体成功转体对接。其视频及航拍图片也记录了这一“精准对接”。
央视网报道介绍,转体完成之后,将对桥面进行合龙段施工,预计7至10天能完成桥面合龙。西延高铁跨西咸北环线特大桥全长4.8公里,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大桥整体建设预计将在8月底全部完工。
中国新闻网报道表示,项目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两个半小时缩短至一个小时左右。
另据新华社报道,西康高铁建设持续顺利推进。截至目前,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已贯通5座。在建15座隧道正洞已完成成洞113000余米,占设计总量的71%。全线33座桥梁,已完成成桥10700余米,占设计总量的55%。
6月26日,光明网推送报道《陕西高校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 》。文章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在京召开。陕西高校共21项通用项目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高校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彰显出陕西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实力。
外贸经济稳中有进
6月25日,多家央媒关注“陕西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这一新闻。
国际在线报道说,今年1至5月陕西出口汽车11.5万辆,总值1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9%和160.2%,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9.3万辆,创历史新高。中国日报网推文表示,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陕西促外贸稳增长的不懈努力。
6月26日,人民网发布消息《前5月西安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8%》。其中,西安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956.3亿元,同比增长19%。
6月28日,央视网报道《西安未央区2024年前5月 增加外贸市场主体16家》表示,今年以来,西安市未央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前5个月全区净增外贸类市场主体16家,超“双过半”任务3家,排名西安市各区县第一。
上周,西安“空中朋友圈”再扩容——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航线复航,西安至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全货运航线开通。
据央广网报道,西安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航线曾于2019年12月首航。此次航线恢复将进一步加密西安飞往欧洲的航线,丰富陕西国际航线网络。“西安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全货运航线是西安与俄罗斯之间的第六条全货运航线。全年计划执飞100班次,预计全年国际货量将超过2500吨。”中国日报网说。
此外,《陕西:主导产业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润三秦 兴业惠民》《陕西“智造”亮相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从“蟾宫取土”到重返地球 三件利器助“嫦娥”无忧》等消息在人民网、光明日报、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平台持续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