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长安》:跨国爱情故事背后的新式主流叙事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7-31 14:54:43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不仅承载了创作者的意识形态诉求,同样也投射了观众群体的某种集体意识。电影还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构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国家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文化认知形态。

院线电影《长安·长安》专家观影研讨会在京举行  业内专家认为填补了“一带一路”题材电影空白

电影《长安·长安》在北京举行专家观影研讨会

  近日,首部中伊合作的“一带一路”题材电影《长安·长安》在北京举行了专家观影研讨会。

  从影像本体来说,《长安·长安》是一部志向远大的电影,用爱情故事讲述丝路精神、家国情怀的巧思,以及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对多国文化的热衷、对戏曲元素的描摹等,都让专家学者眼前一亮。

  立意:跨国爱情是最美“一带一路”故事

  自2021年启动,来自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电影创作者历时近4年,一起打造了《长安·长安》这部跨国爱恋故事。

陕西日报:电影《长安·长安》以国际视角讲述“一带一路”故事

电影《长安·长安》剧照

  从表面上来看,《长安·长安》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古城西安,哈萨克斯坦学生阿雅娜对秦腔“白蛇传”故事着迷。排练使阿雅娜与导演桑格尔产生了爱情,并梦想将“白蛇传”的故事带到哈萨克斯坦的舞台上。然而十年后,桑格尔的事业陷入困境,他的不忠使阿雅娜陷入了抑郁之中。为了寻找慰藉,她重回西安。最终,阿雅娜治愈了自己,“白蛇传”也在哈萨克斯坦上演。

  用个体的悲欢离合,牵引“一带一路”时代主题,更能让观众尤其是国外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下交流交往的重要性。

  正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张玲所说,《长安·长安》并没有因为是“一带一路”题材,就去做一个表面化的牵强展现,而是深度地挖掘女性的困境、跨国婚姻的无奈等等,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因此,《长安·长安》创作中的爱情、背叛、秦腔、跨国、中欧班列等等,这些都是导演运用的元素,一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带一路”倡议的“举重若轻”。

  这一点,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同样认同,“《长安·长安》很好体现了‘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切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生活,寻找更多的电影题材。”

多国合作电影《长安·长安》顺利杀青 国际视域下“长安故事”等待精彩呈现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07131656

  电影《长安·长安》拍摄现场

  形式:三线时空叙事的文化美学

  《长安·长安》由伊朗导演纳基斯·阿贝耶担任监制及编剧,铺陈了以中欧列车为主的旅行团,女主角自我回顾回想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白蛇恋三条叙事线。

  这样的尝试、影片的紧凑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影片的不断反转、闪回。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

  “《长安·长安》将故事通过多重时空的结构呈现出来,给了观众更加丰富的感受和思考,影片采用戏中戏结构,在多重时空之间跳跃,但片中场景的转换和衔接非常自然流畅,不仅没有让观众感到别扭,反而起到了让观众去完成跟角色、人物完成心理对话的功能,不仅深化了故事、主题和文化内涵,还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世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如此评价。

  另外,影片在完成多重叙事的使命之余,并没有忘记对文化美学的展现。文化并不是陪衬,而是剧情之外的“第二空间”。

  “影片把中哈青年在现代中的跨国之恋跟中国传统的《白蛇传》故事相互交汇映射,又将秦腔、西安古城墙、大雁塔、道德经等都融入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国之恋勾连起来,是传统文化‘两创’的优秀体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剖析道。

多国合作电影《长安·长安》顺利杀青 国际视域下“长安故事”等待精彩呈现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607131703

  电影《长安·长安》主演曹骏、阿丽玛在大唐不夜城拍摄

  结语:主流叙事的新式呈现

  在分析了《长安·长安》的立意和形式后,可以将这部作品置于“新主流电影”所构成的宏观叙事下,再次关照这部影片。

  无论是背景设定、剧本架构,还是主创团队和演员阵容,都赋予了影片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更浓烈的国际化色彩。原来,在宏大主题和文艺片的背后,《长安·长安》以跨国之恋方式,把“一带一路”倡议传递给观众。这是一种基于艺术创意上“自信”的表达,同时也在为中外合拍片探索新路。

编辑:吴明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