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感知中国·追梦华夏·寻‘渭’丝路”国际观察员活动在渭南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举办,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土库曼斯坦、津巴布韦等国家的20名长安大学留学生担任国际观察员,走进陕西渭南,深入渭南的临渭区、华州区,感受渭南现代农业的新发展,领略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于实践中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在渭南的生动实践。
“林下经济”奇妙游:林上葡萄垂珠 池底鲈鱼悠游
晨光初照,国际观察员们踏上了前往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南沙村的旅程。南沙村,这座荣获“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的村落,以“南沙村”品牌为引领,打造了以圣女果与阳光玫瑰葡萄为核心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年净收益达60余万元,为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铺设了一条特色鲜明、多元共融的康庄大道。
国际观察员参观南沙村“林下经济”综合示范园
步入南沙村,一幅“林上葡萄垂珠,池底鲈鱼悠游”的和谐画卷映入眼帘,这便是南沙村的“林下经济”奇观。看到此情此景后,来自尼日利亚的国际观察员苏米激动地说:“我是第一次来这种样的地方,真的很高兴也很激动,在我的国家没有像这样的上面是葡萄,下面是鱼的园子。以后回到尼日利亚,我也想去做这样的园子。”
国际观察员拍摄南沙村“林下经济”综合示范园
“林下经济”生产模式之妙,就在于对土地资源的极致利用,葡萄为鲈鱼遮阳,鱼池又为葡萄园降温,相辅相成,共同营收。南沙村党总支书记徐万祖自豪地说:“我们这个“林下经济”占用的土地少,但是收入多。示范园中放置了30个鲈鱼养殖桶,一年的养殖数量可达15万尾,年收入毛利润可以达到150-160万元。”
“三产联动”葡萄园:品葡萄 赏美酒 游庄园
国际观察员品尝渭南葡萄产业园的多个葡萄品种
午后,国际观察员们来到渭南葡萄产业园,于葡萄架下的树荫里围坐,品尝着园区内琳琅满目的葡萄品种,“好甜”二字,成为了他们今天口中的高频词。渭南葡萄产业园始建于2009年,是一座的现代农业综合性园区,园区通过“三产联动”——葡萄种植、葡萄加工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引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不同于传统的葡萄种植园,走进渭南葡萄产业园,更像是走进了一座度假村。在这里,你可以穿过喷泉,走上园中小径,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来到地下酒窖,闻一闻葡萄酒的醉人香气;也可以走进博览园,看“一步一景”、长着两千多个葡萄品种的葡萄架。
嫁接了多个葡萄品种的葡萄架
园区讲解员任明引领众人穿梭于这片绿色海洋,她介绍道,园区阳光玫瑰品种种植面积广达五百余亩,每亩营收额在三万元左右,“葡萄博览园”更是园区的一大亮点,两千余种国内外葡萄品种在此汇聚一堂。在葡萄博览园里,还有一棵嫁接了56个葡萄品种的葡萄树,任明说,这棵树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紧密相连,同根同源。
这里的农业发展新模式绘就了一副生动美好的乡村振兴图景,讲述了一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里的“渭南故事”。“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这是渭南最新的名片。未来,渭南将继续发展更多让农民更富有、让乡村更美丽的乡村振兴产业,继续绘就更美丽的乡村振兴图卷。(文/孙余瑶 李晴 图/ 吴明玲 彭一鹏 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