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在西安发布
10月16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在西安发布,是中国第一次发布航空飞行器翼型谱系。
会上,乐嘉陵院士、郑晓静院士、唐长红院士、向锦武院士、张卫红院士、曹宝红副院长、陈作斌研究员、高正红教授同时按下启动键,正式拉开了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发布会的序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飞院、沈阳所、成都所、直升机所、气动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总师代表、主任设计师代表和一线设计人员代表及大会现场四十余位工业界专家、高校学者共同参与了本次发布会。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于辉主持。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院士代表学校致辞表示,这既是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以来首次发布重大成果,也是西工大30多年来翼型研究的成果结晶,是西工大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具体体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飞院副院长曹宝红认为中国翼型谱系的发展对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体系发展翼型谱系非常必要。
重点实验室主任唐长红院士表示,翼型设计是航空工业和飞机设计的基础,也是支撑中国航空技术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随即,中国翼型谱系项目负责人高正红教授对翼型谱系成果进行介绍,先进翼型数据库集成了满足8类先进飞行器布局的定制化专用翼型谱系,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由6个系列1000余个翼型构成的自主高性能翼型谱系和满足工业使用的数据库,能够实现翼型多学科性能分析和基于布局特征的翼型定制设计。
交流发言环节,乐嘉陵院士、向锦武院士对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发布表示祝贺,并对团队几十年的坚守表示感谢。航空工业沈阳所赵霞、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林永峰、航空工业一飞院雷武涛、航空工业成都所蔡广平、中国商飞上飞院张淼等总师专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高度肯定了翼型谱系成果,并表示该成果填补了中国在先进翼型谱系系统研究上的长期空白,对中国航空工业基础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翼型是飞行器的基础,直接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效率和飞行稳定性,在空气动力学理论和飞行器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翼型谱系及数据库是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过30余年的持续攻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器翼型谱系,涵盖一大批先进翼型,强力支撑了先进型号的研发,有力推动了中国航空科技基础研究的进步。
翼型谱系及数据库的建立,使中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摆脱了对国外翼型数据库的依赖,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既保障了国家的航空航天安全,又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此外,翼型谱系的发展还可以为中国通用航空、无人机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夏露 段小瑞 图/郭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