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高岗):十月的陕西榆林,天高云淡、秋风萧瑟,黄土高原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而在长城内外、街头巷尾,“文明之花”却遍地盛开,让这座塞上驼城变得暖意融融。
志愿服务成风尚
黄河岸边,佳县县城,一间二层房子里传出阵阵音乐声和欢笑声。这里,佳县慈爱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在为10位老人过集体生日。
现场,10位老人头戴生日帽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水果,拉着家常。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老人们秀起了才艺,舞蹈表演、二胡独奏、独唱、书法展示……好不热闹。
佳县慈爱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为10位老人过集体生日
该中心是由多名公益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组建,主要关爱服务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尤其为留守老人提供公益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各类公益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来弥补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情感陪伴缺位,实现乡村公益互助,形成‘没有围墙的乡村公益养老院’。”该中心负责人、“陕西好人”屈红艳说。
当佳县的老人们在过集体生日之时,神木市麟州街道惠民社区的志愿者们正在为老人们义务理发。71岁的市民刘秀兰说,社区经常开展义诊义剪活动,她已经很久没去过理发店理发了。
神木市惠民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义务理发
记者了解到,榆林市以关爱“一老一小”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着力点,开展真情服务群众文明实践活动,重视解决养老服务、基层文化惠民、空心村等难题,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志愿服务及“村歌”“村晚”“村超”“百姓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乡言乡语传党音
10月24日上午,在神木市惠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党支部书记郄春梅结合社区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身边的事例,正在为社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是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据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庄治祥介绍,该市现已建成1个中心,20个实践所,361个实践站,100余个实践点,打造了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普、健康等“8+N”志愿服务队,培育了“理论月月讲”“逢五出发”“向阳花开”“乡言乡语传党音”“银发面对面”“学模范 传技能 树新风”等文明实践项目46个。
神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庄治祥介绍该市文明实践工作情况
而在榆阳区,“榆小宣·传思想”已形成特色文明实践项目。2023年8月,该区组建了由机关干部、高校教师等40余人组成的“榆小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队,在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区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榆林市组织乡土文化人才、乡贤艺人、青年骨干等参与文明实践宣讲,建立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师队伍,全市每年开展理论宣讲8300多场次。他们将“大理论”变成“小道理”,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举群众看得见的事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城乡环境更“拴正”
10月23日,家住榆林市榆阳区榆康社区的居民田建民来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咨询,想用自己做志愿服务挣得的积分,兑换物品或者服务。社区工作人员用田建民的手机打开积分管理小程序看到,田建民已经累积了19分,可以兑换洗衣液或理发券等。田建民则表示,他还要继续攒积分,参与“拴正人家”评选。
榆阳区榆康社区居民田建民向工作人员咨询如何参与“拴正人家”评选
评选“拴正人家”,是榆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的一个文明实践项目。在朴素的陕北方言里,“拴正人家”是对一家人极高的评价,其蕴含着“为人正直向善、家庭文明和谐、邻里友爱互助、环境卫生整洁”等寓意。获得“拴正人家”称号的居民,将由榆阳区文明实践中心统一制作铭牌,悬挂在其家庭门前的显著位置,以此表彰及宣传。
“我们开展‘拴正人家’评选表彰,就是为了弘扬新风正气、培树文明风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榆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文明办主任刘亚飞说,该区在“拴正人家”的基础上,还延伸出“拴正乡镇(街道)”“拴正村(社区)”“拴正商户”“拴正巷道”等内容。目前,全区已评选出各级“拴正人家”3600余户、拴正村(社区)180余个。
记者从榆林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榆林市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整治和引导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广泛宣传勤俭节约、文明家庭好故事;建立“积分超市”“道德超市”等积分兑换制度,激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净化社会风气、感化邻里、和睦家庭,让塞北驼城变得更加“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