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高振鑫表示:“近年来,渭南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全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新闻发布会现场
目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效,持续完善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十四五”以来,渭南累计营造林194万亩,林木覆盖率40.85%。渭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3平方公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2万亩。秦岭重点区域管控实现全天候实时化可视化。2023年PM2.5改善全省第一,优良天数历史最佳;今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改善率全国重点城市位列第四。
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渭南建成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1家,东雷抽黄灌区获评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富平“五水协同”成为西北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典范。蒲城列入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县。潼关、合阳入选全国首批水权改革试点县。9个县(市、区)获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持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黄河渭河安澜得到有力保障。倡议建立晋陕豫三省四市跨界河湖市级联动机制,16位市级领导带头、全市2254位河湖长认真履职,河湖长制工作实现全省“两连优”。
稳步构建现代化体系,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4.1%,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二。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深入推进西渭协同融合发展,渭西欧华阴、合阳专列开通运行,西延高铁富平段、富咸机场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粮食总产、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连续4年全省第一。大荔冬枣规模全国第一。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黄河文化影响力日益凸显。宣传片《黄河华山·家在渭南》在央视播出,澄城面花、富平阿宫腔等6项非遗文化亮相中亚峰会,秦腔现代戏《根据地》等广受好评。(文/图 方文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