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子洲县城关镇的街巷里,总能看到一个背着鼓鼓囊囊工具包的身影匆匆穿行。国网子洲县供电公司城关供电所台区经理景明明,用二十年光阴丈量着11个台区、1700余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将“认真、精准、暖心”的职业信念化作一盏盏“暖心灯”。
“安全无小事“ 一颗螺丝钉里的工匠精神
“每次开始工作后,他就像变了个人,连呼吸都放轻了,拧螺丝时眼里只有那一颗螺丝。”同事这样描述工作中的景明明。面对这样的评价,这位皮肤黝黑的电力工人憨厚一笑:“安全作业来不得半点马虎。”
每天清晨,景明明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岗。他用粗糙的手指仔细抚每一件工具,像老中医“望闻问切”般检查绝缘手套是否有磨损,试电笔是否灵敏,就连安全帽的系带都要反复调试松紧。这种近乎苛刻的认真,源自他二十年零事故的职业坚守。
在带电作业现场,他像外科医生般精准:绝缘手套要“三检查”——看外观、试气密、测耐压;登杆作业要“五确认”——确认脚扣稳固、安全带系牢、工具绑扎、杆基稳固、天气允许。2024年夏天的一次抢修中,他发现徒弟小刘的安全带挂钩有轻微变形,当即叫停作业更换装备。“师傅的眼睛比检测仪还毒。”小刘佩服地说。
“电网活档案” 二十年练就的精准记忆
2023年10月的一个暴雨夜里,烧烤店老板老马打来电话:“景师傅,我们这边停电了,冰柜里的肉都要坏了!”电话这头,景明明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城关镇电网的三维地图:“老马别急,应该是中心广场1-1环网柜的问题。”
在能见度不足五米的暴雨中,当其他抢修人员还在排查故障点时,景明明已经直奔目标。果然,这个2015年改造的环网柜西侧电缆接头处出现了接地故障。这份精准的判断力,来自他二十年如一日的用心积累。
翻开景明明的工作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2022年5月25日蔡家坪台区更换100千伏安变压器,2023年7月18日暴雨后加固115城关I线29号电杆,122峨峁II线林业局支线1号杆至4号杆之间树木生长过快,需要及时修剪……这些细节构成了他脑海中的“电网活档案”。
景明明检查客户电表
“景师傅的记性比电脑还准。”同事们都这么说。2024年冬天一次抢修中,他仅凭记忆就指出了埋在地下多年的电缆走向,让在场的年轻员工惊叹不已。而这“超能力”的背后,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多晚下班,都要把当天的线路变更情况详细记录在那本已经翻烂的笔记本上。
“把客户当亲人” 用真心点亮万家灯火
“去年三伏天,景师傅在烈日下举着手机解释了一个多小时充电桩政策。”徒弟小刘回忆道。景明明却笑道:“将心比心嘛,谁家还没个着急的时候?”
走进景明明的工具间,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帮扶了十几年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去年亲手写的感谢信。他的工具包里永远备着三样“特殊装备”:一副老花镜、一包水果糖和几本用电安全漫画。老花镜是为看不清电表的老人准备的,水果糖是哄哭闹孩子的“法宝”,漫画书则是他自费印制的安全用电宣传册。
景明明指导客户使用”网上国网”APP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35户用红笔标注的“空巢老人”信息格外醒目:双湖街3号的王奶奶每月10日要代缴电费,朝阳小区二单元的李大爷每周三要检查漏电保护器……这些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年春节,他收到了87条拜年短信,最让他感动的是已搬去省城的张阿姨发来的:“景师傅,新家很好,就是想念您帮忙修电时的唠叨。”
“电话不挂我不挂”是他的服务信条,正是这份将心比心的真诚,让1700多户居民把他当成了自家人。如今在城关镇,“有困难找景师傅”已成为居民的口头禅。(文/图 李乔梓 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