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观察室】陕西县域经济的“转型智慧”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09 10:38:10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县域发展明确了方向。

  一直以来,陕西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区)达26个。这其中不仅有经济体量的压舱作用,更有突围破局的“转型智慧”。

  发展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规划》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加快融入邻近大中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

  在产业发展方面,陕西将全省83个纳入县域经济大盘的县(市、区),划分为45个产业功能县、26个农产品主产县、12个生态功能县,以产业优先推动县域经济从“有”到“优”。

  以产业功能县为例,其定位为推动资源依赖向科技赋能转变,推动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作为陕西县域经济标杆的神木市,发展的亮点不仅在于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第一县”,更重要的在于其“黑色资源+绿色发展”的破局模式,对资源型县域破解“资源魔咒” 所提供的借鉴样本。

  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神木在保持能源产业稳定的同时,前瞻性地谋划能源产业的智慧化、低碳化发展,以煤炭分质利用和煤基精细化工、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等接续产业,成为主动融入大中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典范。

  如果说神木市从“因煤而困”到“因煤而兴”的逆袭令人振奋,石泉县从“生态包袱”向“生态立县”的求索同样令人钦佩。

  依托生态、富硒、绿色资源禀赋,石泉县锚定“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西北预制菜之乡”发展定位,将富硒预制菜作为首位产业。

  从创新开发“石泉食美”小碗菜中式快餐“百城千店”项目,到建设预制菜原材料保供基地;从建成陕西首个富硒食品预制菜专业园区,到设立富硒食品研发中心……石泉县不仅打通了从产品到产业、从厂房到厨房的产业链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挖“硒”资源,让预制菜因为有“硒”而变得稀有,在小碗菜“烹”出大产业。

  无论是神木还是石泉,二者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无不藏着创新发展的巧思和绿色发展的决心。这些县域,不仅为陕西贡献了近一半的经济总量,更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蹚出了条条新路。

编辑:吴明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