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汉中市洋县草坝村通过有机种植和产业链整合,实现梨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该村地处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依托本地生态条件,推动梨园面积扩展至3800余亩,年产量超8000吨,助力村集体经济积累2100万元。这一成果源于“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实施,也源于科技支持与电网升级。

国网洋县供电公司纸坊供电所员工检查陕西晋峰金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动分拣线设备运行情况
生态种植筑牢产业根基
草坝村依托秦岭南麓汉江之滨的碱性土壤条件,采用传统生态种植方式。村民以狼刺角熬制杀虫剂,用玉米秆、麦秸和发酵粪肥替代化肥,所产黄金梨因果香浓郁、清甜多汁获得有机认证,2020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能
自2017年起,草坝村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广生物防治、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喷灌系统、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当地供电部门通过新增变压器、改造线路等措施,将区域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2%,保障了冷链仓储、电商直播等设施用电需求。目前草坝村内冷链中心可使梨果保鲜期延长至一个半月,错峰销售使售价提升一倍。

陕西洋县供电公司纸坊供电所员工在陕西晋峰金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检查冷库电力控制箱
三产融合拓展增收渠道
该村采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成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线3条,开发出黑米酒、果蔬脆片等13类衍生产品;同时依托千亩梨园发展生态旅游,每年3月梨花季及采摘节期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发展。2024年,洋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亿元,草坝村通过电商平台实现日均16吨梨果外销。

陕西洋县供电公司纸坊供电所员工在陕西晋峰金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包装线上与工人交流
据统计,2024年洋县梨果总产量达14.7万吨,产值7.1亿元。草坝村通过产业升级,使黄金梨从传统农作物转变为带动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草坝村的实践表明,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有机产业,协同科技赋能与农旅融合,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文/图 吴丹 黄伟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