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张师傅是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名退休人员。2001年6月,他刚刚退休时,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2016年12月,张师傅的养老金涨到了3100多元。今年调整养老金后,他每月又多领基本养老金198元。
张师傅的生活状态是我省253万余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截至今年,陕西省已经连续17年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
截至去年底,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506万人
近五年来,陕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省级统筹、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模式进一步巩固。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一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出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建立了丧葬费补助金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相关群体待遇随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机制和最低养老金保障机制,出台了一次性抚恤金、部分专家生活补贴等20多项社保惠民政策,将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积极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试点。截至去年底,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06万人。
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服务参保职工成为新常态
变化的不仅仅是养老金的增长,还有来自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的改变。董晓谦是西安市莲湖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的一名老员工,近年来,让他感受最深的是经办大厅的改变。几年前,他们所谓的“大厅”只有十几平方米,十几名工作人员挤在一起办公。企业的劳资人员来办事,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如今,走进新的莲湖区养老保险经办服务大厅,醒目的形象墙和政务公开栏映入眼帘,柜台上面悬挂的电子指示牌,标识着每一个岗位的职能,工作人员统一工装,佩戴工牌,精神饱满,灿烂的笑容里洋溢着无尽的朝气和热情。大厅里,样表区、雨伞借取点、饮水机、纸杯、等候区等一应俱全。
7月19日中午,在西安市碑林区养老保险经办大厅,记者见到振兴路一家私营企业的社保专员张女士,她正拿着手机扫描“碑林养老”二维码。张女士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人员流动快,她已是第四任社保专员了。张女士告诉记者,碑林养老公众号上面的业务流程、注意事项很全面,很快就能熟练掌握,代表参保职工和碑林养老做好业务对接。
“经办就是服务。”据悉,像碑林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这样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服务参保职工,已经成为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新常态。近五年来,我省各级养老保险经办系统采取一系列举措,解决参保职工的实际问题。
走进一个大厅,来到一个窗口,办完一切事务
渭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以整合市区经办资源入驻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大厅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和外延,强力推进管办分离、经办柜员制和网上经办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渭南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陆引娣,是经办服务厅的“常客”,她说:“以前,一个窗口只能办一项业务,每次来我都要办理好几项业务,排几次队,累得很。”
现在,陆引娣不再有这种烦恼了。自2014年12月起,针对参保人员反映强烈的“排队难”“填表烦”问题,渭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按照省人社厅关于推行柜员制的要求,打破了窗口业务类别界限,优化经办流程,在大厅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让参保人员“走进一个大厅,来到一个窗口,办完一切事务”。
记者从陕西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后,陕西全省养老保险经办系统将着力深化经办改革创新,狠抓业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为参保企业和参保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每一个参保职工的利益。 (陕西日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兰增干 田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