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之前,也许很多人都没有信心,据说影城排片少得可怜,只有1%,悲观者怀疑这部纪录片会遭遇院线“一日游”。然而短短三天时间,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就突破了四千万,排片占比达到了11%,成为一个票房奇迹,也成为暑期档逆袭的“黑马”。这票房逆袭的背后,又藏着怎样感人的故事?
作为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关注二战时期中国慰安妇晚年生活的电影,《二十二》从拍摄到上映都有点悄无声息。当导演郭柯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时,他甚至连启动资金都没有,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仅有一面之缘的演员张歆艺,张歆艺不计报酬地给他支持了一百万元。
1932年到1945年间,在中国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的女性人数至少有20万,截至2014年,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22人。从2014年1月拍到7月,摄制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拍全了这22位幸存者。其中,在剧组正式成立之前,抢拍了山西张改香老人的葬礼。这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不过影片拍摄完成后,却没有发行资金,这也是2015年影片拿到了“龙标”,却直到2017年才在院线公映的原因。经过众筹,影片最终筹到了100万元的发行资金,80万元的宣发经费对电影来说简直少得可怜。在电影上映前期,22位幸存者中仅剩8位老人,正如评论所言:“我们来得太晚,她们走得太快。”
8月14日,电影《二十二》在全国院线上映,记者当天下午6时去影院观影。本以为下班时间没有多少人去看这部纪录片,可是记者所在的那场上座率却超过75%。虽然幸存慰安妇是一个可以很煽情的题材,但《二十二》是一部平淡得出人意料的电影。整部影片节奏缓慢而克制,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日出日落,主人公们起床、吃饭、晒太阳,苦难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可供情绪宣泄的点,克制、安静、柔和,老人回忆往事,到记忆中最痛苦的地方,也只是低声喟叹:“不想说了。”这对旁人来说是历史,但对这些近乎走到生命终点的老人来说,是难以言说的一生。
西安一位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二十二》上映前,按照他们的预估,只安排了两场排片,一场中午12:00,一场14:00。“之前预判纪录片一般不会有很大的观众量,但上映以来上座率还不错,特别是观众在影片结束后看完了五分钟的字幕,我们保洁员在影厅外面等了五分钟让我很意外,所以我们就增加了排片场次。”截至记者发稿时,西安很多影城已经大规模增加排片,有的影城一天甚至多达七八场。
该片宣传方负责人苏北淇坦言,影片上映首日给他们的排片率只有1%,当天下午这个比例增加到1.5%时,他们都已经很感激了。没想到后两日还在上涨,除了感激,她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来表达。在文艺路上班的小周看完影片后表示,他会向更多的朋友推荐这部影片:“如果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影片。可影片就有这种魅力,让你安静地看完,感受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她们值得你深情地凝视。”
导演郭柯曾表示,如果影片在扣除成本外有盈利,将全部捐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这些老人未来的生活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微信群里,很多人希望能真正帮助到老人。苏北淇透露:“如果票房真能有很多,我们要和导演讨论,如何建立公益组织帮助战争受害的老人们,不仅仅是这八位慰安妇幸存老人,还有抗战老兵等,都要得到尊重和帮助。”(记者 张静 实习生 赵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