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日报2017-08-18 09:57:14

  近年来,商州区依托优越的气候资源和环境优势,以食用菌示范县(区)建设项目为契机,以推广食用菌“百万袋”生产模式为重点,坚持循环生产、农林废弃物再利用原则,不断完善食用菌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无公害生产为方向,面向市场需求,整合多方力量,着力抓好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生产线引进、菌种繁育中心建设等,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及技术指导,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突破发展,使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

  实现食用菌产业大覆盖

  2017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商州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目前,全区共种植香菇、平菇、木耳、杏鲍菇等食用菌2456.3亩,建设生产大棚2459个,种植食用菌1824.5万袋。注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75家,菌类生产公司7家,建设食用菌基地64个,工厂化、专业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

  食用菌产业现已基本覆盖全区18个镇办,并引进食用菌专业化菌包生产线10多条,使商州区食用菌专业化生产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食用菌“百万袋”模式生产示范基地8个,按照“菌包工厂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的方式,基地统一制作菌袋,供给群众分散出菇,基地负责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等,基本实现了“七统一分”。加快了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的家庭分户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转变,提升了食用菌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反季菇、秋冬菇、春夏秋冬平菇的合理茬口安排,基本实现了菌类产品的周年供应,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倾力打造商州食用菌绿色品牌

  商州区食用菌产业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除选用优良菌种、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外,全区各基地香菇生产原料有50%来源于关中、咸阳、渭南等地的苹果修剪枝条及当地桑枝条等下脚料,平菇生产90%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等作物秸秆等,废旧菌包作为加温燃料、生产有机肥料等,每年可节约森林资源近1.7万吨,使食用菌生产逐步向资源循环利用转变。 目前,全区已成功注册“秦岭金珍”“秦岭金丝”“乡野村菇”“鹤鑫阳”等菌类产品商标4个,认证无公害香菇产品基地3个。   

  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7年4月,商州区食用菌产业指导意见出台后,各企业纷纷响应,用扶贫补贴资金在基地入股认领分红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了贫困户自主生产无技术、无劳力、无资金的难题,确保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目前已有19家企业与15个镇办57个村签订了三方带动合同,带动贫困户4560户,发展食用菌2055万袋。

  除带动基地所在镇的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外,还积极带动其他镇办的卡内贫困村贫困户。商州区田野新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大赵峪、城关、杨斜、三岔河4个镇办11个贫困村765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382.5万袋;商州区秦绿源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大赵峪、大荆、腰市、三岔河4个镇办13个贫困村1301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526.3万袋;商州区蟒龙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陈塬、三岔河2个镇办5个贫困村389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194.5万袋。

  商州区还不断健全加工贮藏体系,拓展产品销售平台,使群众热情不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区种植1700万袋,2016年达到1900多万袋。今年以来,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食用菌有望突破2500万袋。贫困户通过土地、补助资金、产业贷款等在企业入股年底保底分红,有劳力就可以就业,既守住了青山又得到了金山,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商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程娟)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