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土高原刮起了绿色风潮——黄龙县创立“垃圾兑换银行”调查
在黄龙,每一个乡镇和社区都有家特殊的“银行”。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从不存钱,只存垃圾。当地的老百姓把捡来的塑料袋、矿泉水瓶、荧光灯管、农药瓶、香烟头、废电池等废品和垃圾送到这里换成积分,零存整取,再用积分兑换出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
这,就是黄龙县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中首推的创新举措——“垃圾兑换银行”。
1 创立一个“银行”
8月10日下午3时,黄龙县实验中学的王中子同学把捡拾的400个烟头存进了县城“垃圾兑换银行”总行,工作人员清点后,在他的“存折”上“收入”一栏记下4分。
除去之前换零食支出的积分,王中子同学的账户余额还有8分,盘算着还能再换两桶方便面,王中子偷偷地乐了。一转身,他飞快地跑出银行,举着“存折”呼朋引伴地炫耀着。
据介绍,黄龙全县森林覆盖率74.3%,林木绿化率82.4%,有着“黄河绿洲”的美称。在黄龙人眼中,生态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源和宝藏。然而,近年来,随着县域旅游事业“井喷式”的发展,在黄龙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垃圾产量也与日俱增,给这个小城增添了一丝隐忧。
今年4月初,在黄龙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县住建局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专门针对“垃圾围城”的隐患进行了一周时间的认真调研,并于当月23日在城东垃圾压缩站推出了首家“垃圾兑换银行”,运行顺利之后交由县市容局管理。
那么,“垃圾兑换银行”是如何运作的呢?
市容局工作人员韩星告诉记者,“垃圾兑换银行”立足生活实际,将常见的生活垃圾分为了2大类27种,号召居民按照分类将垃圾存入“银行”,累计相应的积分存入专用存折,零存整取,再兑换成相应的商品。同样的,垃圾兑换的商品也是根据群众日常生活所需而采购的,包括粮、油、酱、醋、洗衣液、牙膏、锅、烧水壶等在内的50多种商品。
在如此丰富的物质条件支撑下,黄龙“垃圾兑换银行”的生意持续火爆,仅有5万人的黄龙已有1.9万人加入该环保队伍,所兑换的商品价值总额也已超过了25万元。
2 覆盖四级网点
“现在农村也有‘存折’了,看来哪儿的垃圾都不好捡了……”
8月11日上午9时许,石堡镇城西社区广场前的大树下,51岁的牛明兰拿着刚从“银行”兑换来的两瓶“海飞丝”洗发水跟同伴们闲聊。刚从农村老家探亲回来的她告诉大家,农村的“垃圾兑换银行”跟城里的一模一样。
原来,鉴于首家“垃圾兑换银行”起到的积极作用,3个多月来,黄龙县市容局将阵地全面铺开,先后在7个乡镇、42个行政村也分别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分行和兑换网点50家。
据城建局副局长吕新建介绍,黄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举措的落实,为此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住建局局长和城管局局长为副组长,包括乡镇长及环卫站站长参加的黄龙县城乡“垃圾兑换银行”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还针对“营业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兑付标准等内容制定了相关制度,做到了管理人员职责明确,物品兑换一目了然的规范化管理,使“垃圾兑换银行”得以在全县范围内遍地开花,健康运行。
记者走访了白马滩、梁家河等5个村,发现每个垃圾兑换点都已经建设了专门的垃圾分类存储房和垃圾兑换运营管理房,配齐了必要的垃圾分类收集存储设施。
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制定的“清洁村”“生态村”“美丽+旅游村”的三级要求,县住建局正在全力统筹,计划逐步完成每户配备2个垃圾箱,每个自然村配备2个垃圾桶,每个乡镇配备1辆垃圾中转车,以无缝对接连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责任网络体系。
3 算好三本账目
前不久,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对“垃圾兑换银行”做出批示,肯定了潜在的无价效益,要求“认真总结、适时推广”。
对此,县城管局局长王安全给记者算了三笔账:3个月内,全县增设了50处垃圾兑换点,但由于垃圾总量的急剧减少,所需环卫工人的数目不增反降,减少了15名。仅工资一项,“垃圾兑换银行”就为每年财政支出减少至少45万元,而每月的垃圾转运费仅需千余元,为后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有益补充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从建设初期开始,“垃圾兑换银行”就紧扣扶贫,优先从贫困户中聘用工作人员,精准帮扶。现如今黄龙全县47个村级“垃圾兑换银行”网点的管理员均为贫困户,为精准脱贫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同时,捡垃圾的群众中也有不少的贫困户,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增加收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释放正能量,给黄龙谋划了一笔最好的民生账。
更直接、更重要的是,“垃圾兑换银行”虽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的确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垃圾减量的效果,促进了垃圾分类便捷化、效率化。就像县委书记任高飞所说的,这是一次依托着经济环保的奖励机制,将末端清扫变为源头减量,将政府包揽变为人人参与的有效实践,它为建设秀美、宜居新黄龙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会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性改变和全域旅游环境的根本性改变。
8月13日,黄龙承办的“世界旅游文化传播使者大赛”结束。据县旅游局统计的数字显示,一周时间里,黄龙的游客接待量接近1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景区一票难求,周末县城入住率高达100%。截至7月底,全县今年累计接待游客22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47亿元,同比增长136.55%。 (记者 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