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地处秦巴深处的岚皋县林茂山青。55岁的蒋家关村村民闫金富看着眼前槐树林下郁郁葱葱的魔芋,开心地笑了:“人家说我种魔芋有瘾,我还就是有瘾!”
闫金富种魔芋已经有10年。他从开始的几分地,发展到如今的七八十亩,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盖起了三间两层的小楼房,儿媳妇也娶进了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在岚皋,像闫金富这样通过种植魔芋走上脱贫致富路的群众还有很多。据统计,2016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2万亩,户均超过2亩;全县4.2万农户中,魔芋种植户占到52%;魔芋收入占全县农民收入25.1%,占贫困户收入的35.5%。
岚皋,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境内虽然山大林广,但耕地少且贫瘠。多年的实践证明,从事其他农作物种植,除去投入几乎没有什么效益。然而这里温润的气候,广袤的山林,却非常适宜魔芋生长。
2013年以来,岚皋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加快推动魔芋产业发展,实行了“一套班子抓落实,一支队伍送技术,一个组织搞服务,一份订单促生产,一项考核保绩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很快,魔芋在全县得以进一步壮大。“刺槐林下魔芋”被中国魔芋协会誉为“岚皋模式”在全国推广。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组织就成了关键。几年来,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共培育出年产值过千万元企业5户,建成省级魔芋园区1家、市县级12家,组建魔芋专业合作社72家。
“龙头”建起来了,如何实现与贫困户“联姻”成为当务之急。他们出台政策,通过订单种植、土地流转、劳务带动等方式,积极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全县72个魔芋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统一芋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经营。
“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贫困群体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又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实现了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互动双赢。”岚皋县县长杨义龙说。
“政府给我们投入700万元作为资本金,我们每年拿出70万元分红作为种植魔芋贫困户的虚拟股本,按照面积兑现给农户,农户积极性更高了,我们的原料也有了保证。”岚皋明富魔芋生物科技开发公司负责人周益斌说。
南宫山镇桂花村贫困户王德成,4年前开始种魔芋,如今自己建起了新房,年均纯收入过10万元,还成立了合作社,通过与县明富魔芋公司签订订单协议,为农户提供芋种和技术支持,先后吸引了32户贫困户、18户农户加入,全村魔芋如今已扩大到1020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5万元。
与此同时,县上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奖补这些扶贫魔芋企业、园区、合作社以及工作成绩突出的技术员和干部。各包抓部门每年累计协调金融贷款3000余万元,用于发展魔芋产业。他们还把魔芋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目前正在建设由魔芋文化展示区、魔芋加工体验区、魔芋林下观光区、魔芋休闲娱乐区“四区”组成的魔芋主题公园,已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玩。还积极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已开发出魔芋精粉、魔芋面条、魔芋方便食品、魔芋保健品等系列魔芋产品,培育出“明珠”“南宫山”两个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据统计,仅2016年,该县通过魔芋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4527人,魔芋企业、园区、合作社累计流转贫困户土地1.48万亩、带动就业2600人,订单种植率达98%。今年通过魔芋产业带动,7000多贫困人口有望脱贫。(本报记者 程伟 通讯员 陈延安 刘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