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钱包还是亮手机 移动支付时代渐行渐近

陕西日报2017-08-23 09:42:22

  掏钱包还是亮手机 移动支付时代渐行渐近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70823093331_副本

  目前西安市1000多个早餐网点已经全部接入支付宝。

  编者按 如今移动支付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支付宝和微信近期分别推出的“无现金城市周”和“无现金日”,更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移动支付时代渐行渐近。移动支付时代因何而兴?传统金融机构如何积极应对?未来社会支付前景会是怎样?本报今日起特推出“移动支付时代”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关注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近日,支付宝宣布在多个城市举办“无现金城市周”,紧接着,微信支付也宣布开启“无现金日”。随后又曝出商家拒收现金的消息,更是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对于移动支付时代的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掏钱包付现金”的情景正逐渐被“掏手机结账”所替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随身携带现金。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五年后,中国将进入移动支付社会。 移动支付时代真的要来了吗?它给人们的生活、消费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1 掏钱包还是亮手机?

  “您是扫码还是付现?”几年前,如果被问这样的问题,许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付款与手机有什么关系。但如今,不论是吃饭、出行、娱乐、还是住宿,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们在消费时的“标配”。

  以前人们出门必带钥匙、钱包、手机,但现在,就算忘带钱包,但只要带了手机,就可以悠然地度过一天。伴随着技术的升级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正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移动支付时代。

  移动支付概念的兴起,代表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开始向纵深推进,从商业交易到公共事务,从线上场景到线下场景。

  “老板,就扫这个码么?”“是的,你直接扫然后输入金额就行。”“您的支付宝入账80元。”“好嘞,收到了”……在西北轻工市场内一家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店中,店铺老板赵华正在通过手机收款。

  “从今年5月18日开始,西北轻工市场在各个商铺统一推广使用支付宝收钱码。说真的,还真是方便,我们店里每天的销售业绩中,使用移动支付的都能占到80%以上。”一边说着,赵华的手机上又收到一条入账提示音。

  据《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在日常消费习惯调查中,有40%的人出门带现金少于100元;52%的人月均消费里仅20%用现金;超70%的人表示,只有必须用现金支付时才会使用现金,100元现金可以使用超过一星期;84%的人表示“不带钱、只带手机出门”可以很“淡定”。

  2 从货币支付到指尖生活

  “以前我每天出车前都要准备好零钱,有时候零钱用完了,还要跑到路边商铺里去兑换,有时甚至要跑上好几家才能换到,既费时又费力。”在西安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刘师傅说道。“而且以前收到钱都要先认真摸一会儿,就怕收到假钱,一来二去耽误不少时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我们这都贴了二维码,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可以,付款几秒钟就能解决。”

  对于刘师傅来说,移动支付的好处显而易见。其实,在人们可观可感的支付现象背后,还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需要发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保证全民供应。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资短缺现象逐渐消除,现金成为国人主要支付工具。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大额现金交易的不安全性和不方便性为现金到银行卡的支付过渡提供了契机,银行卡类的发行,加速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随后,从2003年支付宝的第一笔交易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国又领先全球一步跨入移动支付时代。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在一个对世界多个国家青年的调查中,支付宝与高铁、网购等一起,被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可以说,移动支付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移动支付是一种便利结算和安全结算的新生事物。在市场运营中,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结算的交易工具。从钱币到票币,再到卡币和网币,每一种货币形态的出现都与交易结算便利程度直接相关。新生货币取代传统货币也是经济创新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网币取代卡币、票币和钱币成为首选结算货币,已经是大势所趋。

  3 移动支付能带我们走多远?

  一张纸币从生产印刷,到最终完成消费闭环,需要经过多少道环节? 答案是:24个。

  具体流程为:一家企业从银行提款向员工支付薪酬,员工再购买产品,消费付款,商家将销售所获款项存入企业银行账户,银行柜员再点钞、验钞、会计记账,中间一共要经过24个环节。这还不算“搬运现金”的过程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人力物力,以及各种不安全因素。

  而移动支付,则可以和以上24个环节说拜拜。相比较传统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能凸现出较大经济优越性。它减少了交易成本,人们不用再到银行排队存取款,节约了时间。同时,非现金交易还可减少政府各方面的运行成本,也可避免制造纸币和纸币损坏的物资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出现是整个社会节约支付成本的必然趋势。

  未来,不仅是消费领域,移动支付将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停车费、学费、社保费、考试费、医疗费,还有各种各样的行政性事业收费……都将通过手机支付完成。

  今年2月份,央行推动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而在上个月的18日,“无现金联盟”在中国杭州成立,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和首批15家联盟成员一起倡导低碳运营、提升商业效能,加速从现金到无现金支付的转化。

  事实上,不仅仅在中国,移动支付在许多国家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都宣布废除大额纸币,丹麦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收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

  有预测认为,五年后,中国将进入移动支付社会;十年后,中国所有城市都将成为信用城市。虽然对于这种观点,持质疑、反对意见的声音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移动支付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移动支付席卷而来,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应对,银行卡怎样突破目前尴尬处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移动支付还有哪些隐患?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报记者 李蕊 实习生 高玉蓉 曹亦卿 文/图 )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