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动能接续转换,让咸阳经济日益呈现高质量的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咸阳生产总值以8.5%的增速实现987.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以8.4%全省第三的增速实现增加值514.81亿元,特别是30户大企业大集团以高于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的增速迅猛增长22.6%。第三产业持续增长,以9.9%全省第三的增速实现313.36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打造新引擎
近日,在又一次召开的CEC8.6代线项目领导小组会上,面对符合预期的建设进度,咸阳市领导说,“成功的曙光已现,发展的前景很好!”
3年来,咸阳为了CEC8.6代线项目这一总投资28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链的重大项目付出了巨大心血,如今即将投产,更带动投资80亿元的配套项目签约落户,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动能转换的“牛鼻子”。咸阳坚定不移地从国内产业转移中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旗舰型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项目如此,苏宁易购咸阳运营中心这个西北地区体量最大、综合功能最全的“智慧”物流基地更是如此,随着这一个个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咸阳动能转换的“原动力”正加速形成。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形成全新动能,咸阳同样不遗余力。退城进园提升纺织产业、延伸链条发展能化产业,特别是今年,在传统农业领域,咸阳瞄准全国市场,联合中国银行、正大集团,采取“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模式,建设了新型畜禽肉食品和有机果蔬生产供应基地。
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咸阳去年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带动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袁家村、马嵬驿等各具形态的现代乡村游异军突起,特别是白村融汇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就地城镇化,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农民向新型社区聚集,产业向现代园区聚集,去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5万元,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关中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广模式”。
在区域统筹发展中培育新增极
7月5日,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赴西安市学习考察,目的就是与西安联手,加油提速,把大西安建设得快些再快些。
依托咸阳辐射全国市场距离短、成本低的区位优势,短短3年时间,咸阳已聚集总投资42.5亿元电商企业1460户,全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一带一路”建设给咸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目前,咸阳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纺织产业园区,10万纱锭项目已经启动。
如果说高点定位、全域筹谋是咸阳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又一“原动力”,那么,各类载体平台的高质量建设,就是这一动力的聚集引爆极。咸阳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打造咸阳高新区、大西安功能区、纺织工业园等各类功能组团,加速形成资源要素“洼地”。全市各类园区共聚集企业2017户,实现技工贸收入2804亿元。这些,都有效推进了动能转换。
在持续改革创新中释放新活力
旧动能转换如何摆脱传统因素的禁锢,实现到新动能的跃升?7月18日,彬县、泾阳两县同日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此前不久,华为集团与咸阳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将与咸阳开展云数据中心建设等项目合作。推进新改革、嫁接新技术,这两则深度吻合的新闻就是咸阳人给出的最好答案。
不管是新兴产业培育,还是传统产业改造,咸阳都把科技支撑作为第一推动力。这几年,咸阳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先后实施了116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4%以上。省党代会结束后不久,咸阳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以此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4月20日,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目前,全市已有3户企业在A股上市,2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40余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无缝接轨。这是咸阳“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
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今年以来,咸阳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在加强监管上做“加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维护市场经济良好秩序。同时,在优化服务方面做“乘法”,在全市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广彬县、泾阳“一个公章管审批”和兴平“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模式,让动能转换活力充分释放。(记者 齐宇强 通讯员 曹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