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9月28日上午吴堡冬枣引种高效栽培示范现场观摩会议在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林业局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专家团队历时4年在榆林地区成功引种冬枣,西农团队的实践获得省内外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解决了冬枣在榆林坐果难和不成熟两大难题,使得陕西冬枣种植区域向北移动400公里,扩大了冬枣在陕西的栽培范围,为陕北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陕北是我国红枣的发源地,具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红枣面积200万亩。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疆红枣的兴起造成陕北红枣严重滞销,不少果农采收的红枣每公斤1-2元都卖不出去,陕北红枣如何走出低谷成为果农和专家关注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调研,认为发展鲜食枣是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介绍,冬枣是我国目前鲜食枣中最优秀的品种,冬枣栽培面积最大、销售最为广泛,保鲜期最长。但是,多年来陕北一直没有冬枣林。近年来,陕北林业工作者和很多枣农,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都有栽植冬枣的试验,但是无一个成功,结果表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冬枣结果少,二是不成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和试验观测,发现冬枣在陕北栽培成功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往引种冬枣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精细管理措施。
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中心和吴堡县林业局分别在吴堡和米脂引种试验;2014年发现部分采取水肥调控和修剪调控的冬枣成熟且味道很好;2015年开始在川口扩大面积进行示范,分别进行大棚冬枣精细管理、大田冬枣精细管理和大田冬枣传统管理。精细管理下的大棚冬枣和大田冬枣目前已经获得成功。冬枣向北移动了400公里,扩大了冬枣在陕西的栽培范围,为陕北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科技人员结合承担的国家课题任务,与吴堡县林业局紧密合作,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应用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更新品种和节水型修剪等手段,解决了冬枣在陕北“坐果难”和“不成熟”两大难题,实现了冬枣亩产1200kg的正常产量,灌溉水由之前漫灌的270m3/亩降为45m3/亩,每亩产值由890元/亩提高到7200元/亩,由此灌溉每方水所产效益由老品种的3.3元/m3水提高到16元/m3,较传统灌溉节约用水83%,提高经济效益7倍。(供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