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雷兴平接受采访(刘君慧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 刘君慧):“2016年,我县首次举办文化旅游年,来子长旅游人数第一次突破4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明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为核心的安定古镇对外开放时,一定会擦亮子长的文化旅游名片,促进子长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雷兴平在陕西延安“砥砺奋进的五年 追赶超越看县区”主题采访交谈会上说道。
安定镇鸟瞰图(安定镇人民政府 供图)
千年古镇变身“旅游文化名镇”
安定镇位于子长县城以西十五公里处。如果要追溯历史,最早可至汉朝时期,那时它叫“安定寨”。1040年,作为北宋军事重镇的安定寨更名为“安定堡”。元代1252年,安定堡升为“安定县”。1935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现在的安定镇为子长县原来的旧县址。
安定镇自隋唐即为边关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成为地方政治中心,境内文物丰富,钟山石窟被中外专家誉为“第二个敦煌”,明代古城墙和衙门旧址也极具价值。随经历岁月洗礼,仍然被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认定为“安定古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窑洞古城。”
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安定境内有各种文物点114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3年7月安定镇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至此,也拉开了安定镇打造安定古镇的序幕。
安定古镇其实就是《安定县志》上记载的清朝道光年间的安定县城,是现在安定镇的一部分。2015年,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出台《安定古镇文物保护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制定《安定镇旅游规划》、《安定镇建设性详规》。2016年,古镇正式动工,预计2018年对外开放。
钟山石窟主窟(子长县人民政府 供图)
钟山石窟“擦亮”古镇旅游名片
位于安定古镇以东500米的钟山南麓,就是钟山石窟的所在地,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年至370年,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史料记载,共有18窟,现仅发掘5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与安塞古镇互为一体,是安定镇,乃至子长县的文化旅游核心区。
石窟所在地,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古城,为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石窟经历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处,石窟周围,历史上古塔林立,寺院延绵,古建成群,占地三百六十垧、僧众五百多,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主持僧北辖葭州今日佳县,南统骊山今日临潼。因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方圆数百里群众宗教文化生活的圣地。
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安定县志》重修石宫寺碑记载,这里原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刚殿,还有万佛楼、钟鼓楼、三官楼、观音阁及禅室方丈。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惜毁于兵燹,除正殿石窟外,尽成废墟。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
在明代万历年间,又有人在石窟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可以说钟山石窟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从而使这一珍贵的艺术宝库更加丰富完整。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专家结论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
作为具有极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钟山石窟,可谓陕北,乃至陕西的一张靓丽旅游文化名片。
安定古镇效果图(安定镇景区办公室 供图)
打造“平安祈福”旅游胜地
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拒绝千篇一律的古镇模式。安定古镇在建设构思上下足了功夫。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镇长武占刚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钟山石窟是安定镇的文化核心之一,据史书记载,这里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我们在构思开发安定古镇时,就想到与当地民风民俗结合起来,钟山石窟自然是我们构思古镇创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观钟山石窟的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每一窟小佛的左上角,有一块黑色的小牌子,上面刻着捐助雕刻佛像的人的信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捐助者多为戍守边关重镇的将军,他们通过捐助佛像祈福,保佑家人、士兵平安,祈祷将士凯旋而归。安定古镇就要根据钟山石窟存在的意义,打造成平安祈福的旅游胜地。也印证了我们子长县'君来子长 幸福绵长'的对外旅游宣传标语。”
平安祈福的旅游胜地怎么玩?据介绍,安定古镇将依托钟山石窟景区,修建禅行平安宫、素食斋、禅茶苑等建筑,邀请知名住持入住,倡导善行善举,体验禅文化,禅修度假等。
此外,安定古镇依托自身的古城墙、古县衙、78座古院落等古建筑,延续百年的古庙会节庆活动,享誉陕北的子长煎饼、绿豆凉风等45种陕北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道情、说书等陕北民俗活动,将安定古镇建成集饮食、民宿、黄土风情文化展示为主的窑居文化体验地。让游客深度参与、体验陕北民俗文化,提升人们对黄土高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