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资料图)
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记者 袁景智摄)
鎏金铜蚕。(资料图)
唐墓壁画《客使图》。(资料图)
镶金兽首玛瑙杯。(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在陕西省各文博单位感受传统文化、追寻文化记忆的观众达到了1436万人次。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折射出璀璨的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令观众印象深刻。
“鎏金铜蚕”见证丝绸之路变迁
今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了见证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一时间,“鎏金铜蚕”迅速引起媒体关注并争相报道。
1984年12月,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农民谭福全和儿子谭可宝在河水中淘金时,在沙坑里发现了这枚几乎和真蚕同样大小的“鎏金铜蚕”,周围还有若干枚五铢钱。这件“鎏金铜蚕”如成人小拇指般大小,通体长5.6厘米,上身略微弯曲,头部微微上扬,就像正要吐丝的样子。该件文物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如今,“鎏金铜蚕”也因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而被更多人知晓。
“鎏金铜蚕”的重见天日,成为丝绸之路上交流融合的见证。文化学者肖云儒认为,“鎏金铜蚕”传奇千年,印证丝路情未了。古丝绸之路从来都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丝绸、茶叶、瓷器经这条路走向世界,西域物产经此引入中国。
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有很多见证丝路兴盛的文物,“鎏金铜蚕”只是众多文物遗存的“冰山一角”。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也是见证古丝绸之路交往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其中一件镶金兽首玛瑙杯,无论造型和制作工艺,都具有浓郁的西方特色。可见在唐代,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丰富多彩,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
重要考古发现的国宝级文物
我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其中,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是一把唐代的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这件盛唐著名银器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通高18.5厘米,是唐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证。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美。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整个壶的造型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壶制成。壶身为扁圆形,上方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壶盖帽为锤揲成型的覆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和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状提梁。壶身两侧模压出两匹相互对应、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银壶通体抛光,舞马、壶盖、弓形提梁和同心结处均鎏金。
唐代的马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战争、交通、运输等领域,还大量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中,其中唐玄宗时期的舞马最为特别。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养了好几百匹舞马,玄宗经常观看并亲自训练。每逢玄宗生日(即千秋节)时,宫中都要在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以舞马助兴。此时的舞马披金戴银,在《倾杯乐》的乐曲中翩翩起舞。一曲结束之后,舞马衔起地上倒满酒的酒杯到皇帝面前祝寿。唐朝文人曾写下许多有关舞马的诗词:“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等都是对当时场景的真实描述。银壶上的舞马衔杯造型,正是当时祝寿情景的真实再现。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娱乐形式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却永远被定格在这件银壶之上。
镶金兽首玛瑙杯也是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它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中的一件。说到这批文物,有着神奇的出土故事和传奇的待解之谜。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施工现场,民工们挖地基时露出了一个陶瓮。瓮盖被打开后,满罐子的宝贝出现了,这些唐代遗物就这么从天而降,这件事情很快就被汇报到当时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后来,考古专家又在陶瓮的北侧勘探出另一个同样大小的陶瓮和一个小银罐,镶金兽首玛瑙杯便藏于这个银罐内。40多年过去了,这批文物被完整保存下来。“1991年成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时候,何家村窖藏便划了过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梁彦民回忆说:“自2010年4月以‘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的主题展出后,该展览获得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殊荣。”镶金兽首玛瑙杯出土于20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何家村窖藏”,因此,该件文物同那批珍宝一起成为传奇。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精品壁画近600幅,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和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描绘了当时的礼仪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让珍宝惠及民生
8月22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陕西历史博物馆3件“镇馆之宝”将于11月在央视亮相。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中,商周青铜器、唐代艺术与色彩的巅峰之作唐三彩、何家村精美绝伦的金银器以及唐墓壁画,无不代表着璀璨的中华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在国内乃至国际博物馆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至今,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次慕名前来参观。25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接待参观者2500万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说:“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只是让观众欣赏一件陈列品,更是要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传奇,让观众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高度渗透。依托先进的网络科技手段,全省博物馆通过全面整合文物信息资源,采用动态模拟、三维演示等数字化展示手段,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全省实体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据强跃介绍,从2012年8月28日陕西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通上线后,已有132家博物馆进驻陕西数字博物馆,存录数字藏品50多万件,推出虚拟展览110个,观众浏览量超过86万次。另外,我省建立了数字博物馆的实体体验馆,在全省10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1000余件珍品进行多维度的数字化信息处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触摸”明星文物,并根据观众在数字馆的留言及藏品的点击率,展出观众喜爱的藏品。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建立了数字网络电台,通过热线直播博物馆藏品信息、热点事件和最新动态,实现博物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记者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