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曹念龙 记者 王晓峰
图/曹念龙 记者 王晓峰
图/曹念龙 记者 王晓峰
“没想到我们老了还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现在不缺吃穿,有钱花,过的自在得很。”住在浐灞生态区李家堡社区的李拴祥告诉记者,从2013年回迁后,“村”变“社区”,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养老金多了,小区里面有老年饭堂、医疗室、健身房,门口就是超市、桃花潭公园,幼儿园和小学也就在跟前,环境好了,生活也更加方便了。
据了解,浐灞生态区城改办按照“政府补贴、让利于民”思路,创新回迁工作,确保回迁安置公平、公开进行。今年已完成香湖湾村、黄邓村两个村的安置回迁工作,截止到9月,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任务已完成2320套,占全年任务的122%。在城棚改中,该办坚持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亮点,将绿色生态与金色商务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为辖区居民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区。
回迁安置
旧貌换新颜 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走进李拴祥的家,还未见人,一阵阵京剧声就飘到门口了,“我们这套房子有130多平方米,平时就我和老伴住,平时没啥事就看看电视、听听京剧。”李拴祥告诉记者,他家共分了4套房子,3套自己住,剩余一套租出去了。“在城改前,没有钱,我和老伴在水果市场开了个小商店,无论严寒酷暑,都是早上5点多就起来,晚上快10点才收摊,就这样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能收入千余元,开销后也没有太多的结余。”李拴祥的老伴郭信芳接过话回忆,自己前半辈子基本上就没有享过福,虽然逢年过节会回家,但农村的房子都盖的密集,户型又设计得不合理,往往走进院子需要“定一下神”才能看清楚周围的环境。
“空气也不好,有人开玩笑说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于慢性自杀。”李拴祥告诉记者,城改前的村子一到下雨天,就污水横流没法通行,由于离浐河近,房子还出现过地面下陷的情况。在大家的期盼中,该村进行了城改,顺利回迁。“改造前和改造后,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他说,现在每年他和老伴能领近万元的商业分红,每个月还有养老金,钱都花不完。他笑着说,没想到老了还搭上了“幸福生活”的末班车,过上了好日子。
免费老年饭堂 一天两餐一周不重样
11:50,包括郭信芳和李拴祥在内,该小区近70名老人来到了小区的老年饭堂就餐,记者看到,老年饭堂干净宽敞,有红色的桌布,木质的椅子,墙上挂着字画,窗明几净,就餐环境犹如饭店,4位厨师正在把做好的饭菜往出端,围坐着桌子,老人们聊起了天。“烩面片、米饭、包子、饺子……这里一个礼拜吃饭都不重样,饭菜做的贴近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很可口。”郭信芳笑着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起来她先是去小区活动中心跳舞,到8点就到老年饭堂吃早饭,然后上楼休息看看电视,到11:50又会下来吃中午饭。“吃饭都是免费的,我现在每天基本上都不怎么做饭,一天净是享受了,过的和神仙一样。”谈起城改后的新生活,她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李家堡村紧邻浐灞桃花潭景区,2010年6月整村拆除完毕,于2013年8月竣工并回迁,从2015年开始,社区就有了老年饭堂,“除了政府补贴一部分,不够的钱都是由社区出的。”该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饭堂一天两顿饭,基本不重样,现在每天大约有近70名老人就餐。
家门口就业 群众“回得来住得安”
城改带来的改变,李家堡村民蒋芝贤深有体会,“我就在小区1号楼住,小区环境美得很,站到阳台就可以看到桃花潭公园,视眼开阔,特别漂亮。”她告诉记者,回迁后,她在小区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每月可以领到1000多元工资,“我年龄大了,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挣点钱补贴家用,心里特别开心。”该村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回迁小区周边配套的不断成熟,物业、超市等吸纳了小区近百人的就业。
据了解,浐灞生态区城改办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方案》《西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开展安置小区管理工作大排查工作,制定相应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安置小区管理,确保群众“回得来,住得安”。
扬尘治理
包抓责任制 条块结合包村包事
为解决改造建设项目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该办制定了《关于开展改造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集中整治的工作方案》,成立了改造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集中整治工作督查领导小组,确保监管无死角、督查无遗漏、整改全覆盖。
坚持“条块结合,包村包事”的原则,实行包抓责任制,每一个项目都具体到工作人员,重点整治未按照《建设工地防尘密目网覆盖标准》要求进行覆盖,黄土、沙石裸露未覆盖或覆盖不全等问题;不能及时清运的土方、建筑垃圾未覆盖或覆盖不全等问题,施工道路保洁不到位,未按要求对道路、坡道进行硬化、未按要求设置车辆冲洗台,并配备冲洗设备、车辆出入不冲洗直接绕行出场等问题;对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城棚改项目建设工地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及一律停工整改、上限处罚、培训学习。
目标任务
攻坚克难 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截至目前,生态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项目整村拆除及安置楼建设共计完成投资约8.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2%。整村拆迁方面,冯家滩村已启动安置楼建设工作,计划2018年冬防期结束后全面展开安置楼建设;东方红村已启动拆迁,完成测量评估561户,测量评估完成率达91%,测量评估阶段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已签订协议520余户,拆除505户,完成整村拆除85%以上。安邸村已进村重启拆迁,并确定了货币化安置方案,启动实施风险评估,待风险评估完成后正式实施拆迁;秦家、康家、上桥梓口三村市政府已发布拆迁公告,目前已进村展开拆迁工作;月登阁村已完成全部评估工作,签订协议率达93%。
今年浐灞城改办计划回迁袁雒村、苏家堡村,截至目前,袁雒村城改安置楼室内二次结构、外墙保温装饰室外回填绿化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水、气、路配套工程建设,预计2017年底前交房;苏家堡村城改安置楼正在进行外墙保温装饰、屋面工程等及市政配套,下一步将全面启动苏家堡村剩余土地征收和道路修建等工作;涉及超期回迁3个村,分别为冯家滩村、黄家坡村及辛家庙村,目前已针对各项目存在的不同问题,拟定了处置方案,正在稳步推进。
问题整改
建立问题台账 事不过夜立刻就办
电视问政后,浐灞城改办高度重视,按照“事不过夜,立刻就办”的要求,连夜组织干部员工召开整改工作部署会,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包抓责任人亲自负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细化工作措施,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全面摸排生态区城改项目存在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将任务落实到人,夯实工作责任,建立西安浐灞生态区电视问政问题整改工作包抓责任制度,并明确牵头包抓责任人,针对重点问题,制定专项方案,安排专人跟进,确保集中整改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
逐一梳理排查 坚决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我们将整改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整改与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生态区城改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问政时刻》节目结束后,该办立即召开了曝光问题整改工作动员大会,对生态区城改项目逐一梳理排查,深入查找项目存在的问题,在9月22日之前,对生态区所有城改项目的房产证办理情况、过渡费发放情况、已回迁小区的摸底调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台账,坚决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针对冯家滩村延期回迁、过渡费逾期发放问题,成立由浐灞管委会牵头多部门参与的专项机构,统筹协调解决冯家滩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开发主体已与合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于9月15日前承诺兑付了拖欠村民的全部过渡费,并启动安置楼建设场地垃圾清运、场地平整、围墙修砌、搭建项目部、地勘文勘等工作,全面进入安置楼建设阶段。针对刘北堡村回迁后选房纠纷问题,该办了解相关诉求,对接未央城改办、辛家庙街办等部门,制定了三套解决方案,正在与当事人进行协商。针对清水澜庭项目房产证办理延后问题,由城改办副主任谢新权牵头,组织人力,安排专人,对接街办、村委会及开发企业,查清项目具体存在问题,会同十里铺街办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当好“店小二” 全面解决城棚改百姓身边事
浐灞城改办还在内部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工作作风整顿,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店小二”。“我们在摸清生态区城改项目在办理不动产证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力量,成立办证小组,先行启动一批城改项目安置房及配套开发商品房的不动产证办理工作,力争在三年内解决生态区范围内所有城改项目的不动产证等手续办理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西安市城改办的相关要求,结合该办最新的处置方案,完善“六定”(定性、定量、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方案,重新制定落实措施,加快生态区三个遗留问题的解决,确保在年底前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相关责任人摸清包抓项目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底数,针对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相关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流程,积极协调社保等相关部门,及时为城中村改造群众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记者 张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