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硬科技应对接大产业 为西安发展提供硬支撑 ——专访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赵锐
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赵锐 翟小雪 摄
“从今年6月3日王永康书记提出‘硬科技在西安’的愿景,到10月18日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短短4个多月时间,西安就将硬科技从概念落实为理念,再升级为发展信念。在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打造硬科技之都’将对西安发展内涵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昨日,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赵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作为“硬科技”概念的倡导者之一,对于西安将打造“硬科技”之都感到非常振奋,西安也有足够的科技实力扛起“硬科技”这面大旗。
“硬科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什么是“硬科技”?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西安光机所米磊博士认为,“硬科技”属于高精尖科技,技术门槛高,难以被复制模仿,如光子芯片、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标尺。
赵锐认为,从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以及科技应用的现实需求看,“硬科技”之“硬”不只是技术过硬,还主要体现在能够对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对城市竞争力贡献“硬实力”。“硬科技”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作用,是对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消费方式等产生颠覆性、革命性影响,进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赵锐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比如,蒸汽机技术带来的工业化大生产,终结了农业时代的手工生产方式,导致经济组织方式从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转变为以企业为单位的规模化组织,进而出现了新的产业门类、新的产品类型,推动了全球经济大发展,这样的技术就是真正的“硬科技”,也是“硬科技”之“硬”的真正价值。从经济层面分析,“硬科技”的“硬作用”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根本目的是提高发展综合效益,这“一低三高”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硬科技”的基本依据。
“西安发展‘硬科技’,是有很好的科研基础的。”赵锐表示,西安的八大“硬科技”门类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前进方向,也是西安的科技资源优势所在。比如航空航天方面,西安有中航工业西飞、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航618所、中航631所等众多科研院所;在光电芯片方面,有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航九院西安微电子研究所等;新能源方面有比亚迪西安分公司、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并承担了大项目;新材料方面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智能制造方面有西安中科微晶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等掌握核心技术的院所与企业;信息技术方面有中兴通讯(西安)、华为西安、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生命科学方面有空军军医大学、陕西步长制药集团、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强生子公司)等;人工智能方面有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第365研究所等。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就有了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所,可以说西安在智能控制方面是有雄厚基础的。
赵锐表示,虽然拥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科研实力,但是“硬科技”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层面,而要将技术转化为产业,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硬科技”是催生大产业的关键
那么“硬科技”该如何助力产业的发展呢?赵锐说:“‘硬科技’将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弯道超车的强大动力,‘硬科技’应该对接大产业。”
“建设大西安必须发展大产业,‘硬科技’则是催生大产业的关键。”赵锐表示,所谓“大产业”之“大”,是具有产出效益高、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引导产业升级能力强、促进消费升级作用强的“三高两强”特征的产业。这与“硬科技”之“硬”的“一低三高”特征不谋而合。
“硬科技”要对接上大产业,在赵锐看来,首先必须以产业发展需求、消费升级需求为出发点,推进科技研发应用。在整合科技资源上,要将重点投入产业研究领域,推动科研机构建立专业的产业研究部门,或与各类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共同组建产业研究机构,准确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技术需求方向,推进形成以市场指导研发、以需求引导供给的科研体制。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企业实际难题为出发点,推进科技研发应用。简单地说,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比如,吉利汽车宝鸡生产基地使用了大量工业机器人,但这些设备都是从欧洲采购。为什么企业不采购西安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是产品类型和技术问题,还是成本问题?由此可以推导出国产机器人与欧洲产品的技术差距,而这就是科研攻关的重点方向。一旦研发出相应技术甚至更先进的技术,将带动西安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大发展,占据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
赵锐认为,“硬科技”要着眼于破解产业、企业关键问题,仅靠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科研招标对接平台,将产业关键技术问题、企业实际技术需求等对科研机构进行公开招标,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与产业面对面对接,促进科研机构公平竞争,激活科研市场。
同时,要利用八大领域的先进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向西安集聚。发挥陆港、空港、高铁枢纽集中的交通区位优势,布局建设“硬科技”中心及产业集聚区,尽快推动部分领先技术实现产业化,培育大产业的生长土壤,形成全国的“硬科技”产业高地。
“硬科技之都”应该具备四大内涵
“将西安打造为‘硬科技之都’,绝对不是一个口号,它是有深刻内涵的。”赵锐告诉记者,打造“硬科技之都”必须厚植优势、深耕价值,推动从概念向行动、从研发向应用、从科技向产业、从经济向社会的引领跨越。从这一大方向看,“硬科技之都”至少应具备四大内涵。
“硬科技之都”是“硬科技”要素的集聚中心。西安是“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但这并不是成为“硬科技之都”的必要条件。打造“硬科技之都”的首要路径,是实现“硬科技”资源要素的高度集聚,即科研院所、研发中心、领军人才、前沿技术等的规模和质量,以及技术成果的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处于引领全国、国际一流水平。
“硬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心。打造“硬科技之都”的重点,要紧密围绕硬科技“八路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硬科技”产业,使价值链中高端的“硬科技”产业成为西安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同时,构建“硬科技”产业生态,推动八大领域共生再生,不断催生“十路军”“二十路军”,成为全国新产业、新经济的开拓中心。
“硬科技”产品的应用中心。加快“硬科技”产品推广应用,培育扩大消费市场,使中高端产业实现中高端效益,是推动“硬科技”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西安作为“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硬科技”资源的集聚地、“硬科技”产业的策源地,更应该成为“硬科技”产品首要的推广、应用、交易中心,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采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最新模式,建设全国首屈一指的“硬科技”城市。
“硬科技”体制的创新中心。推动科技体制、经济体制、产业模式创新,是“硬科技”变为大产业、转为“硬实力”绕不过去的环节。因此,“硬科技之都”的又一个重要内涵,是要成为全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示范中心。在围绕“硬科技”八大领域推进科技资源统筹上,在科研单位改革、市场转化机制、人才培养体制上,以及在产业孵化、资本经营、项目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使西安成为科研人员、投资者、经营者、创业者的乐土。
“打造‘硬科技之都’,是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立足解决西安现实问题、谋求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赵锐表示,以兵马俑、古城墙为代表的是西安的昨天,而以“硬科技”实力为代表的则是西安的未来,“硬科技之都”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西安。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