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铜川,碧空如洗。放眼望去,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田野、幽静山林,“铜川蓝”已成为一种常态……
朱鹮畅翔,讲述绿色发展故事
铜川市因煤而兴,煤炭和水泥曾为城市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但也将煤烟、粉尘污染留给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此,该市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3.84亿元用于环境综合治理,用心、用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2013年,朱鹮在铜川市成功野化放飞;同年,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评价中,铜川市是7个优秀城市之一。
2015年9月,时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出访美国参加“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推介陕西时,讲述了“煤城”铜川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濒危鸟类朱鹮在铜川市繁衍生息的成功实践。
2016年,铜川市被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
2017年,《2015—2016年度陕西省城市宜居水平评价报告》公布,铜川市位列全省第三。
自2010年起,铜川市连续六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从昔日卫星上看不见,到如今的山清水秀、天蓝地洁,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铜川市用智慧和胆识走出了一条从环境自救到环境自省再到生态自觉的转型发展之路,实现了“黑色煤城”的“绿色嬗变”。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铜川市牺牲GDP,在全省率先拿支柱产业开刀,关闭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57条,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引领建设了一批工艺技术国内领先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从2013年起,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出台执行严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标准的“铜川政策”,华能铜川照金电厂投资3.75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水平国际领先。
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措施并举推进,告别“心肺之患”。全面实施提标改造,所有水泥、电力、陶瓷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实现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该市变革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连续19年开展城市煤烟污染治理,连续11年对困难群众冬季清洁能源取暖进行补贴,惠及群众10万余户,2016年、2017年实现了建成区内、区外燃煤锅炉“清零”目标,实现了煤城不烧煤、产煤不用煤,大力推进“气化铜川”工程,城市气化率达到75%,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5万平方米。同时,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治理项目,打造“美丽铜川”。2017年,铜川造林面积增加了12万亩,铜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6.5%,绿色成为主色调。
用心用力,建设大美铜川
近年来,铜川市积极培育发展转型接续产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旅游等一批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铁腕治霾,久久为功。铜川市把铁腕治霾当作头号工程来抓,突出抓部署、抓问责、抓创新、抓网格,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坚持党政同责,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联动机制,监察部门牵头严考核、真问责,助力生态环保。落实铜川市环保“铁十条”,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和零容忍。坚持一月一调度一会一主题,铁腕治霾推进会通报到单位,曝光到具体问题,把治霾责任夯实到各区县各部门,保卫蓝天成全员自觉行动。今年前三季度,铜川市空气质量位列关中八市区第一,前三季度共收获优良天数79天,同比增加14天,较去年同期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将按照“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定位,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让铜川的天更蓝、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记者 喜顺 通讯员 王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