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梦凡 段晓蕊):“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戴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头上的这两顶“帽子”,一直是汉阴县贫穷落后的注脚。这里的31.29万人口长期面临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大的现状,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在陕西省追赶超越谋发展背景下,汉阴县紧抓国家实施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的战略机遇,由“扶”贫变“脱”贫,由“漫灌”变“滴灌”,由“输血”变“造血”,着力解决“只扶不脱”和“脱而又贫”的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汉阴县下定决心要打赢脱贫攻坚持久战,为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切实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增收和脱贫致富问题,齐心协力奏响汉阴县脱贫攻坚“三部曲”。
聚焦产业脱贫 陕煤集团展现国企担当
“脱贫攻坚是目前陕西省最大的民生工程,陕煤集团作为陕西重点国有企业,要主动承担扶贫指标,全力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曾在集团会议上公开强调。
自2012年起,陕煤集团与汉阴县结为精准扶贫对口县,认领9个贫困村,以“两联一包”社会扶贫为己任,立足汉阴实际,充分发挥国企优势,扎实开展扶贫帮包工作,支持汉阴县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帮助困难群众,与汉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汉阴县副县长王铁介绍陕煤集团驻汉阴脱贫攻坚作战图(段晓蕊 摄)
王铁在前往汉阴县挂职副县长之前在陕煤集团工作,他对扶贫工作的感受最为直观。“我在汉阴县挂职副县长约一年有余,眼见这里的群众在陕煤集团的精准帮扶下,从受困于温饱之扰到逐步脱贫奔小康的转变,欣慰之余也更加坚定要扎实开展产业脱贫工作,助力汉阴县实现全民奔小康目标。”
据王铁介绍,在汉阴县帮扶行动中,陕煤集团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设立“陕煤集团汉阴产业扶贫基金”,为地方企业提供资金帮扶,通过债权形式投资汉阴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米业集团、金硕养殖园区、高誉绞股蓝农业园区、聚源杭白菊农业园区等龙头企业,以资金为纽带,严格管理,打造能够形成连片的“陕煤精准扶贫产业链”,最终实现“扶持一个园区,带动一片农户、脱贫一批家庭”的目标。
陕煤集团还创新性成立了陕西省首家国有企业扶贫工作站,成为陕煤集团与汉阴县“两联一包”精准扶贫工作的桥梁枢纽、各帮扶单位在汉阴县的“根据地”。工作站大力推广“产业扶贫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扶贫模式,统筹协调陕煤集团在汉阴县的扶贫力量,促使扶贫工作形成合力,助推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五年来,陕煤集团共帮扶过贫困村13个,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包抓的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5567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944人。贫困户及贫困人口总数较2014年建档立卡时分别下降了44.5%和47.1%。汉阴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王铁说:“下一步,陕煤集团将继续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抓好精准扶贫落实、加快推进就业脱贫,针对绞股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杭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汉阴米业集团、阳晨公司生猪养殖四个市场扩展能力弱的园区产业,集中资金优势进行重点打造,建立‘看得见、叫得响、带动广’的数个‘陕煤品牌基地’,形成连片的‘陕煤精准扶贫产业链’,带动5000户以上的农户通过园区务工、订单生产、加盟种植等多种形式实现汉阴人民脱贫致富。”
聚焦智慧扶贫 新民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在汉阴县涧池镇洞河村的柳树沟里有一处搭着四间棚子的老房子,里面养着5只猪和60只鸡,这是贫困户周延翠一家的经济来源。周延翠一家4口人,儿子患病丧失劳动力,大孙子辍学外出打工,小孙女年仅13岁,70岁的周奶奶打点散工维持家用,日子过的很是清苦。
直到2017年,在汉阴县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一心想脱贫的周延翠不仅申请饲养5只猪和60只鸡有了稳定经济来源,还贷款在村上盖起了新房子。谈及未来的生活,周延翠脸上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计划2017年底家里就可以脱贫了,到时候把大孙子叫回来在县上免费培训班学个技术,一家人团团圆圆,把日子过红火起来。”
对周延翠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的洞河村村文书姜戈被老人的毅力感动道:“无论刮风细雨,老人都待在山上照看猪和鸡,一日三餐都是小孙女送上去的。要是家家户户都有周延翠这股精气神,那汉阴县有朝一日定能把 ‘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摘掉。”
为早日摘掉“贫困”帽,汉阴县涧池镇洞河村率先实施“三变”改革,创新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姜戈介绍,“三”是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这三条联系线;“二”是指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一”是指一个村民自治平台。“321”模式真正做到了“三线”联系实现帮扶“全覆盖”、“两化”管理实现帮扶“精准化”,“平台”建设实现帮扶“常态化”。该模式已经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已经显现,并在汉阴县100多个村及社区进行普及。
涧池镇洞河村还以移风易俗“六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将新民风建设作为减轻群众负担的民心工程和撬动群众精准脱贫的杠杆。 “过去村里办红白喜事,攀比风气盛行。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协会,用村规民约限制操办的规模和礼金金额,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如今,大家都一门心思脱贫致富呢!” 涧池镇洞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修勇说。
汉阴县涧池镇洞河村村文书姜戈介绍智慧扶贫相关情况(段晓蕊 摄)
姜戈表示:“我一直坚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眼看着洞河村脱贫致富的家庭越来越多,我相信,提倡智慧扶贫,着力推进新民风建设这条路,我们没走错。”
聚焦健康扶贫 重振贫困群众 “精气神”
汉阴县卫计局扶贫办公室主任柯亚丽介绍健康扶贫相关情况(段晓蕊 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始终是制约汉阴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据汉阴县卫计局扶贫办公室主任柯亚丽介绍称:“汉阴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8127户、49770人。其中因病致贫对象为3616户、4063人,占全汉阴县贫困人口的8.16%,可谓是阻碍汉阴人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拦路虎”。为此,汉阴县全力聚焦健康扶贫,开辟了一条具有汉阴特色的健康扶贫之路。
大病集中救治政策这场“及时雨”,算是解决了家住汉阴县双河口镇卢德林全家人的“心病”。卢德林四年前开始做肾病透析,一年治疗费近九万元,家里老伴还身患残疾,仅靠女儿外出筹钱为老两口治病。四年来,仅他一人就累计花费医疗费20余万元,令全家陷入了因病致贫的困境。好在2017年6月再次因病住院的她赶上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政策,拿到报销单的卢德林女儿回忆称:“到现在都觉得不太真实,我妈这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1886.6元,通过农村合疗、民政大病救助多重报销,最后实际只支付了1012.5元。多亏了健康扶贫政策,让我松了一口气。”
柯亚丽表示,除了加大大病救助力度外,汉阴县健康扶贫还着力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补偿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就医优惠政策、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建立政府兜底救助制度,同时启动疾病预防“八大行动”,着力减少汉阴县因病致贫增量。
2017年以来,汉阴县大力实施以医疗救助优惠政策为主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通过实施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全面推动镇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加快了汉阴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重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