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帮贫困生推荐家乡土特产:这样的高校值得点赞
它让贫困生家庭以自产的农副产品自行“造血”,为有需要的消费者输出价值,又以市场商业规则换取的经济效益反哺出自这些家庭的学生。
“同学,你家的特产,杭电来代言!”11月13日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及学校学工部、招生就业处、工会、团委、校友总会等部门共十多个微信公众号,一起推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乡土特产代言、面向社会销售的活动。消息一出,吸引了众多家长、校友和社会人士关注。
据校方介绍,目前已有20名贫困生报名参加这项活动,产品涉及茶叶、蜂蜜、苹果、核桃、笋干、莲子、小米、杏仁、枸杞、橘子等。学校已计划不定期推出线上与线下联合推介活动。
表面上看来,让家有“山珍鲜货”的学生家庭,在学校公信力的保证下,依托现代主流传播渠道向外推广,不失为一种各方互赢的创新之举。对学生来说是减负,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创收。而对包括在校生在内的消费者来说,这不仅搭建了更畅通的购买渠道,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商品,也在客观上帮助了经济困难的学生。
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止如此。这些年,依托大学生助学贷款、各类助学金、补贴及相关减免政策,高校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贫困生帮扶规则与制度。时至今日,因贫困无法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对贫困生的帮扶不仅需要在经济补贴上做大面积的覆盖,在细节和人性关怀方面同样不可忽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已经有成年人意识的大学生,是否会因为爱面子、担心被其他同学另眼看待等原因,而不愿表达自身需要被帮扶的诉求?如是,则有可能让国家和学校的帮扶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好在现代科技手段为人性化帮扶提供了技术支撑。很多人大概还记得这条新闻:中科大通过程序统计学生在食堂的消费记录发放补助。这既让贫困生获得了经济补贴,又照顾了他们尊严,得到了舆论一致好评。说到底,就在于它实现了良好制度与人性化施行的平衡。
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更进了一步——如果说中科大的做法是“精准输血式帮扶”,那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则是“精准造血式资助”,它让贫困生家庭以自产的农副产品自行“造血”,为有需要的消费者输出价值,又以市场商业规则换取的经济效益反哺出自这些家庭的学生。如此,只要货源不断、制度不变、有市场,造血机制就会源源不断地维持机体运转。
当然,作为活动的主体,学校也要承担更大的职责与风险。正如某些网友提醒的,在产品的质量把关、售后服务等环节,学校都要做好功课。对此,建议学校不妨吸引食品、物流、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入进来,既保证商品交易全链条畅通,让消费者放心,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于学校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可以呼吁贫困生家庭所在的地方政府与爱心企业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