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工业园一角
宝鸡高新区全景
宝鸡市泰华磁机电研究所
在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飞速运转的当下,区域发展的外向度越高,越能培育创新“一池活水”。宝鸡高新区作为宝鸡经济的“火车头”,在协同创新上不断探索新机制、新办法,日渐催生出外向关联度高、发展模式先进、经济活跃度高的行业大腕,使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动能转化。
角色转化 “产品冠军”要变“行业冠军”
宝鸡高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16年,宝鸡高新区全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690亿元、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7.7%、24%,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从企业发展特色来看,具有隐形冠军企业聚集的特点。宝鸡高新区拥有一批在细分产业领域具有全国甚至全球竞争优势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技术实力突出、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等特点,是宝鸡高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例如,宝钛集团拥有钛及钛合金60%的国内市场份额,高端市场的95%;宝鸡石油机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和F系列泥浆泵研发制造基地;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在国内管线市场上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宝光股份的"宝光牌"真空灭弧室产销量和技术质量水平一直保持中国第一;宝鸡铁路电气化器材累计为我国2万多公里电气化铁路供应了70%以上的接触网器材。
宝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晋升认为,协同创新实际就是共生共享机制,为的是打破区域资源的不平衡性,找出区域发展的短板,补充各个资源要素,重构创新体系,不仅解决一个点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创新生态。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城市,比起科技资源丰富的发达地区,宝鸡市高校资源、高端人才、金融媒介、服务机构等方面的拥有量都不占优势。
一位大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用三流的设备、二流的人才,硬是生产出了一流的产品。”宝鸡石油机械、宝石钢管等大企业,单个产品在国内外叫得响,可谓产品冠军,但往往就是单纯地卖产品,它们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充当的只是一个环节,企业并没有掌握话语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宝鸡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毕新堂认为,高新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产业基础雄厚,但由于技术改造不到位,强于生产加工,短于研发、市场运作、资本运作,在如今的互联网+、智能制造风潮里赶不上趟,所以高新区急需构建创新体系,通过协同创新重新构架新的技术和资源,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限制,靠重塑运作体制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行业形势瞬息万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当下,谁踏上新的浪潮,谁就先声夺人,抢占行业制高点。宝鸡高新区制造业基础扎实,发展条件较好,更应当倡导协同创新。去年 9月,陕西省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工作会议在宝鸡高新区召开后,高新区就乘势而上,加大力度推动协同创新。
动能转化 从“我要创新”到“我能创新”
一块十几毫米厚的不锈钢板上,刻有上百个石鼓文字,如果用传统的线切割工艺,最少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然而在高新区的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只需花几分钟;一部汽车的白车身顶盖通过激光焊接,只要 55秒就能“出炉”进行拼装,省去了涂胶、加黑色压条等烦琐环节。
近日,记者在宝鸡高新区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见到了各式各样用激光技术进行打标、切割、焊接、热处理的产品,这些产品精细、整洁、美观、科技感十足。该中心负责人敬喜胜介绍,激光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能提高焊接、切割、成型等的效率和精度。宝鸡是传统制造业大市,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今年 6月,某钛材企业接到客户订单,只要少量打有异型孔的钛板,如果企业自己开模,一套模具制作下来就得几十万元,后来客户找到激光中心,通过激光进行加工,省了近 30万元。该中心今年 4月 28日成立以来,已和宝鸡十六家企业展开合作,靠新技术促进宝鸡的企业从“我要创新”转变为“我能创新”。
一边是高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企业需求。宝鸡高新区为了实现协同创新,改变过去一味引资的招商模式,靠“引智”实现了人才、技术服务的快速流动和对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西北区域中心就是靠输入设备、技术和服务,帮助本地企业实现产品创新。今年,宝鸡高新区还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建成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宝鸡创新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成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正在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正在建设清华同方现代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和华控创新现代中药研究院;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正在建设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鸡分院,为宝鸡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提供支撑。
协同创新催生研发艳阳天,宝鸡高新区建立市级技术研发中心 14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4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及分中心 14个;建成院士工作站 2个、博士后工作站 10个;引进人才团队 10个,100多家企业与 9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平台转化 从“点式效应”到“链式发展”
这两年,中铁宝桥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硕果累累,得益于他们重视与外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据介绍,今年以来,中铁宝桥与中国铁建第一勘察设计院展开合作,针对乌鲁木齐的高寒地带和复杂地形,进行中速磁浮交通系统的专题研究,该项目列入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究课题。中铁宝桥与西南交大、同济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展开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进行平台转化,实现“点式效应”向“链式发展”的升级,从“产品供应方”向“系统集成方”华丽转身。
宝鸡高新区利用产业集群进行协同创新。他们围绕产业链打造科技服务链,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钛谷发展,以新材料千亿产业为重点,邀请 6名院士、500家客商团体,承办中国钛博会,做强中国钛谷品牌。目前,宝鸡高新区已有 13家企业在中西亚、中东、欧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销售中心。加强陕汽、吉利汽车与德国、瑞典等汽车制造公司联合,汽车发动机、军用防爆车处国际领先水平。
宝鸡高新区还通过区域合作抓协同创新。以西安研发、宝鸡智造为主导,积极开展航空航天、高压输变电、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以咸阳、渭南、杨凌为节点,积极开展电子信息、中医药、 3D打印、现代农机等领域的协同创新。目前,宝鸡高新区有约 400家企业在省内地市设立研发、销售机构,80%的制造业企业常年为关中、成渝配套服务。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使宝鸡高新区打通了知识与技术创新的转化通道,先后在连续输油管、磁浮轨道交通、核电传输设备、载人潜水器球壳等领域取得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