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海拔最高的村子——南塬村。
村民在登山口建起了农家乐。
杨四将军庙是南塬村最古老的建筑。
南塬村已经建成的移民搬迁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过羊皮沟登太白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图为羊皮沟驿站。
宝鸡市太白县,县城海拔1543米,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太白县鹦鸽镇南塬村,位于东经107° 45'47",北纬33° 57'18",因其境内有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而成为我省海拔最高的村。
登顶太白山主要有六条路,从南塬村徒步攀登,是直线距离最短的一条路。
11月9日,太白县彤云密布,天空飘起了小雨,气温降至3度,路边的行人裹着厚厚的棉服。记者从太白县城出发,沿眉太公路一路向东,两侧山峦起伏,远处云雾缭绕。车行1小时左右,经过鹦鸽镇,司机指着不远处厚重的云层说:“云上就是南塬村。”
峻岭登临最上层
南塬村位于鹦鸽镇东南5公里处,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22户487人。南塬村党支部书记黄东平说:“从人数上说,我们是个小村,但从人均占有耕地、林地面积来说,南塬村是个大村,全村耕地面积1150亩,林地面积14750亩。”
秦岭主峰太白山,山顶气候寒冷,常年白雪皑皑,“太白积雪”也因此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这里夏无酷暑,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材遍地皆是,是科考研究、避暑旅游、体育运动和教学实习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内很多资深“驴友”的向往之地。
南塬村背靠太白山,村民多居住于群山中相对平坦之地。对于已经看惯了“太白飞雪六月天”的本地村民来说,在这个初冬季节,锁上房门,上山采摘山茱萸是更实在的事情。
从宝鸡至潼关,从西向东的秦岭北坡有众多的河流,直接流入渭河的有15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就有70多条。这70多条河流所在的山谷就被俗称为秦岭“72峪”。事实上,秦岭北麓远远不止这“72峪”,而是多达上百条,因为很多峪口较为短小或不太出名而被排在“72峪”之外。
南塬村羊皮沟就是这样一个不太出名的峪口。据黄东平介绍,羊皮沟长15公里,位于姜眉公路南侧,沟内环境优美,四季有水,高山上林木茂密,是自古以来登临太白山最近的一条徒步线路。
太白山跨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羊皮沟很早以前就集聚了很多山民。黄东平说,他初到羊皮沟时,还看到了很多山民留下的石头房子,现在遗迹尚存。据说由于很早以前的山民多以狩猎为生,沟里居民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着各种动物的皮毛,尤其以羊、鹿等小型动物的皮毛为主,渐渐地,人们就把这条沟称为“羊皮沟”了。
“沿着这条小路进山,”黄东平指着沟口说,“再沿着河道走一截路就开始爬高了。”
从羊皮沟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直线距离40多公里。登山者一般早晨出发,夜宿平安寺,第二天即可登顶。黄东平说,他年轻的时候沿这条路登过一次拔仙台,看到的景色终生难忘。
险栈排云彻万山
南塬村所隶属的鹦鸽镇是太白县的“东大门”,也是褒斜栈道的重要驿站,古称松岭驿。褒斜栈道全程249公里,在太白县境内里程达114公里,由县西南入境,至东北到达栈道北口,途经王家棱、咀头、桃川、鹦鸽四镇。
据史料记载,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建兴十二年(234年)春的第五次北伐“由斜谷出”,皆指褒斜道。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其遗体仍由此道运回汉中葬定军山下。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钟会仍走褒斜道占据汉中,继而灭蜀。
鹦鸽镇党委书记李志涛说,当地有些村名传说都与当年的战争有关。比如火烧滩村,据说是诸葛亮北伐路过此地,士兵被田里怪虫叮咬苦不堪言,诸葛亮遂命人放火将怪虫烧尽,故有此名。还有个地名叫流沙崖,则是诸葛亮病逝后,蜀兵经鹦鸽镇回汉中,后面魏兵穷追不舍,追至此地,突然山体崩塌,将追兵拦阻,后人称之为流沙崖以纪念。
鹦鸽镇一直是兵家必争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李志涛介绍,鹦鸽镇有个地方仅百户人家,却有83个姓氏,可见当时南北交流之繁盛。
62岁的王改林在鹦鸽镇南塬村当了30多年村干部,2006年卸任。王改林介绍,太白县不仅是陕西最高的县,也是最“年轻”的县,1961年才设县。三岔河从太白山流出,把南塬村和六家村隔开,“设县之前,河东的南塬村归眉县管,河西岸的六家村归岐山县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那次剿匪行动,是村里很多老人会提及的一段历史。沿南塬村羊皮沟上山的路两旁,当时有很多大小寺庙。一群土匪溃败后躲进了放羊寺。南塬村组织了4位精干的村民配合大部队,利用夜色摸进了放羊寺。乘土匪酣睡之机,将其一网打尽。南塬村党支部书记黄东平说,他小时候去放羊寺,还能看到墙壁和木梁上的弹孔,可惜放羊寺后来毁于火灾,已不复存在了。
很多古建筑已化为乌有,被历史湮没,然而一些民间文化却通过口口相传留存了下来。南塬曲子就是这样的民间戏曲。在南塬村,曲子班现有成员12名,领班为第四代传人张文海。
据张文海介绍,南塬曲子原是由一位山西籍老艺人唐世英,在20世纪20年代传给本县高码头乡一位老艺人陈金林,再传给第三代传承人张志芳。20世纪40年代,张志芳搬迁定居本县鹦鸽镇南塬村,他所传承的戏曲艺术随之在南塬迅速传播,并被人们认可接纳,故被称为“南塬曲子”。
南塬曲子曲调优美细腻,内容丰富多彩,传统曲目有《天官赐福》《访宾朋》等,以喜庆五谷丰登、祈福国泰民安的内容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曲子班又不断增加曲目内容,传播先进文化、宣传党的政策,如《唱一唱农村旧貌换新颜》《脱贫攻坚中央新举措》等。
张文海说:“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南塬曲子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爱护,为我们添置器材,购买服装,搭建展示平台,太白县现已把南塬曲子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塬旧貌换新颜
10月18日上午,在南塬村村委会,10多位村民和党员观看了党的十九大直播,每当报告里提及农村、扶贫、医疗等字眼时,总能引起大家一阵讨论。黄东平说,这几年,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政策好,好日子还在后头。
5年来,南塬村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村子里摆放了垃圾桶,有专人把垃圾运走;村子里的道路硬化、拓宽,下雨天再也不会“一脚泥”;灌溉渠修到了田间地头;村里新安装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变化也无形中提升了村民的素质。黄东平说:“打架干仗的少了,踏实干活的多了;吵架声少了,笑声多了;以前垃圾乱扔,现在宁愿多走几步,也要扔到垃圾箱里。”
南塬村的主导产业是干杂果、中药材、特色养殖和劳务输出,特别是劳务输出,占村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黄东平说,当他听到十九大报告中“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时,情不自禁地鼓掌。南塬村的年轻人以外出务工为主,今年县上对外出务工人员有资金补助,每人每年500元,并且每年春季和秋季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鼓励拓宽就业渠道。2017年,南塬村农民人均收入10378元。
据介绍,南塬村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厘清“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方法,选准产业,以点带面,积极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南塬村旅游资源丰富,从羊皮沟登顶的游客,每年有上千人。黄东平投入他的全部家当,开通了羊皮沟的一条便道,在沟口,他开办了旅社和农家乐。
随着太白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太白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夏天,县城宾馆一房难求。很多游客来到了南塬村,黄东平的农家乐生意也逐渐好起来了。“沿古道而上,五里一寺、十里一庙,登山者可以欣赏到斗母奇峰、平安云海、高山草甸、第四纪冰川、跑马梁、大爷海、拔仙台等诸多著名景观。”黄东平说,“南塬村和周边的村子将形成鹦鸽镇旅游环线。我们这里的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势头会更好。”
鹦鸽镇围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独有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优势,发展壮大民俗文化旅游、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加大对贫困村、贫困农户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计划投资2000万元实施民俗改造项目,在南塬村等6个村改造150户群众旧房,打造民俗旅游,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黄东平说:“我们村将沿旅游环线兴办20户农家乐,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报记者 王帅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