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文化+旅游+农业+城市建设 “文化+”助力陕西走出国门

陕西日报2017-12-26 10:43:08

  【文化 显示图在稿件最下方】文化+旅游+农业+城市建设 “文化+”助力陕西走出国门   

  华阴老腔走上春晚,一时间火爆全球。

  西安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高地”研讨会12月9日在北京大学燕南园召开。与会部委领导和专家认为,文化是西安彰显城市特色,决胜城市未来的比较优势,也是第一“富矿”。专家建议西安乃至陕西应该加快推进文化+城市形象+农业+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尤其要加大文化旅游业的研发、策划、包装和展销力度,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并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面向世界、全国一流的“‘一带一路’文化高地”。

  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借文化迈向全球

  兵马俑巍然屹立;西安城墙诉说着古都昔日的繁盛;壶口瀑布磅礴气势蔚为壮观;西岳华山奇峰峻岭令人赞叹……

  然而,我们如何借助文化之手把这些古丝绸之路起点之上的历史文化与秀美山川一路向西带给世界?

  陕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会会长赵平方说:“陕西有《白鹿原》《黄河绝恋》等多部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用影视互换播放的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将陕西优秀的作品带到国外播放,他们也可以将本土作品带到中国来播放,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可以有效促进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除了影视作品外,旅游工艺品应该首当其冲占有巨大市场。陕北剪纸、关中皮影等,都是旅游景点的衍生品和工艺品,“一带一路”旅游线路的推广,让世界各地来陕西旅游的人蜂拥而至,在旅游结束回程之际大多数游客都会买许多工艺品带回家。“然而如何让工艺品做得精细,做得更易推广,这是一门学问,陕西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都在没落,如何借旅游业走出国门,这需要更好的策划、更优良的包装设计和配套的产品推广。”原西安半坡博物馆书记张印说。

  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华阴老腔、凤翔泥塑等数百种各级非物质遗产在陕西沉淀、等待挖掘。譬如2016年谭维维将华阴老腔带到春晚,一时间火爆全球,无数大大小小晚会节目开始重视华阴老腔。

  文化+农业

  农业特产借文化包装走出去

  临潼石榴、陕北大枣、眉县猕猴桃等这些都是陕西的农业特产,“我在陕西吃水果既方便又新鲜,如果在自己的家乡青海也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水果就更好了。”来西安上大学的张华有感而发。

  令人惊喜的是,今年京东无人机快递业总部选择在西安“落户”。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教授说:“去年户太葡萄放在京东上卖,效果很好。今年京东企业的进入,猕猴桃、苹果等优质农产品通过精美的包装后在线上销售,再配合相应的活动策划,整体销量已经迅速增长。这样一来,陕西各区县特色农副产品的种植规模也将逐渐增加,农户和企业的收益也将大幅提升。”

  不仅陕西的产品可以走出去,国外的产品也可以走进来,马来西亚的“国宝”燕窝就走入陕西,“瑄府燕窝”的创始人林瑄正在做这样的大胆尝试,做燕窝糕片的产品研发,将陕北的红枣、白水的苹果、眉县的猕猴桃和马来西亚的燕窝结合起来,比如,燕窝+红枣、燕窝+苹果、燕窝+猕猴桃,再配上富有地域特色的设计,然后推广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种绝佳的营养补品。

  文化+城市建设

  城市品牌借文化融合走出国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性化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厕所是一座城市的“脸面”,西安又是旅游大市,“厕所革命”势在必行。西安今年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等重要改革全面展开。

  体验过新公厕的刘女士激动地说:“改造后的公共卫生间不仅专门为我们这些有宝宝的家长设计了婴儿室,室外的墙面上还做了墙绘,很好地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和品位。”

  “一雕一典故、一诗一意境、一墙一景致、一乐一韵味”,西安市新城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科长李缠生说:“现在不仅要绿化,还要花园化。所以因地制宜,在解放路地段打造西安市第一家‘一夜成景’月季花墙,打造皇城东路彩色立体花墙,使街景文化、绿色文化相互融合。以‘融红色文化、讲红色故事’为设计理念,通过19组壁雕全程记录1936年-1946年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红色记忆主题,全力打造北新街及后宰门小学前全长600余米的红色旅游文化景区特色花街,不仅这样,下一步还要在解放路形成‘一带一路’主题故事的立体绿雕,其目的就是要让文化活起来,让城市靓起来……”

  文化+旅游+农业+城市建设的融合,将会给陕西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更多的机遇,然而这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挖掘,去融合,例如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城市名片,将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