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构建大扶贫格局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思路布局、大党建引领、大产业推动、大文明培树、大构架治理、大环境改善、大资源整合,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提升“三农”工作水平,打造“五个美丽”新形象,带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
大思路布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长安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1户5565人。如何通过农业农村的整体快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更加扎实、更加持久?今年以来,长安区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以建设“五个美丽”为目标,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在全区发展大局中,实行政策统一制定、规划统一编制、资源统一调配、资金统一使用、建设统一标准,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绿色家园、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道路畅通、文化礼堂建设、变电站建设和农网改造提升、危房改造等多项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将贫困村、涉贫村、落后村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小康路上携手共进。目前,共实施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584.51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3个、投资456.89万元;长安区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3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投资2424万元全额兜底实施危房改造404户;投资12.53亿元全力打造黄良花卉示范镇、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南佛沟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5个农业项目……
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使农业农村的地位更加突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不少基础设施难题得到了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如今,走在便捷通畅的乡村道路、住在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享受方便文明的舒心生活,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奔好日子的劲头更大了。
大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基础保障
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今年以来,长安区不断深化农村党建“十个好”工作,深入实施“美丽党建”工程,通过“六抓六强”,实现大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基础保障。一是抓班子强堡垒,定期对村级班子综合研判,动态管理,每年按照10%比例倒排整顿;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全力打造脱贫攻坚铁军队伍。二是抓管理强作风,推广固定党日“六个一”主题活动,志愿服务、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中心户、党建指导员全面推行。三是抓督查强问效,建立督导例会制度,月考核、季排名、随时抽查;实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台账管理,“一村一账”,责任倒逼。四是抓激励强保障,全面落实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村干部补贴,将补贴与工作绩效挂钩;加大培优树优力度,强化奖励激励,激发工作活力。五是抓制度强机制,构建制度先行、层层推进的机制,促进工作更加规范。六是抓引领强合力,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深挖“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中“X”的内涵,开启脱贫攻坚新模式。
同时,长安区还逐村绘制了“村情民情图、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帮扶联系图、重点人员图、河长路长图”六张“民情地图”,帮扶联系图上显著标注贫困户、五保户、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产业发展图上显著标注本村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全区共完成手绘“民情地图”3100多张,建立民情档案10万余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000余件,民情大数据地图已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图”、脱贫攻坚的“作战图”。
大产业推动帮助群众致富增收
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长安,如何发挥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培育新型产业实现群众致富增收,产业优化升级和有效覆盖成为“化茧成蝶”的关键。长安区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作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按照“突出特点、各有侧重、抓点示范、同步推进”的原则,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为主的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集体资产“空壳村”改革,重点推进资源性资产为主的村组改革。目前,第一批41个村的清产核资、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立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滦镇街道上王村、杨庄街道上堡子村等38个村已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其中涉及7个贫困村和288户贫困户557人。第二批56个村11月底开始启动,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
下足产业“绣花功夫”,打造东部塬区花海梯田、秦岭山区中蜂养殖、沿山地区果业食用菌、中部平原花卉苗木、环山路沿线农家乐民宿等5大特色产业片区,通过“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农业园区+贫困户”等模式,将贫困户“镶嵌”在特色产业链上。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产调资金,建立2801万元的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对不同的产业片区确定不同的扶持标准。通过对贫困户提供种苗、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现在,长安鲜桃、长安花卉、长安民宿、设施瓜菜等五大特色产业持续发力,产业片区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一批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产业扶贫和现代农业融为一体,培育了一批“干得了、稳得住”的产业,增强了贫困户“自主造血”功能。
大文明创建 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长安区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铸魂工程上下功夫,在培树乡村大文明上做文章。长安区创新性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六促三覆盖”培育践行活动,将扶智、扶志、扶德相结合,西安市第一座家风广场、第一家街道家风馆、第一家社区家风馆分别建成开放。广泛开展“乡贤、孝贤”“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鲜活事例和先进典型,依托道德感召,凝聚正能量。592个村、社区均成立了道德评理会,评选区级道德模范20名、脱贫明星16名,街村评选脱贫明星291名,评选“好媳妇”“好孝子”“好婆婆”389名。35个贫困村绘制了10000余平方米文化墙,介绍村规民约、传播家风家训、讲述传统美德、倡导自强致富。非贫困村绘制了50000余平方米文化墙,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内容,让群众看得见、看得懂、记得住。同时,积极创作主题鲜明、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0多个,组织文艺轻骑兵,通过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公益文化百村行活动演出110余场次,讲述群众身边的文明故事,让乡风文明入村入户、入脑入心。
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百姓生活,“道德扶贫”之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竞相绽放。步入长安,“我为扶贫干部点个赞”“星级文明户”牌匾、争当脱贫致富新明星……这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身边事,有力助推了农民群众精神脱贫,呈现了村容整洁环境美、安居乐业生活美、移风易俗民风美的新景象。
大构架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环境是老百姓解温饱后的重要需求,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长安区坚持重点下移、工作下沉,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切实完善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健全了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两委会为自治和监督组织、街道党校为农村年轻后备干部孵化器、道德评理会为化解矛盾主阵地的“一核两委一校一会”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确保村务规范运转、村民监督有力,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化解在基层。
全面推进平安长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八张网”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治安中心户长等网格化、规范化管理,全力提升群防群治工作水平。向破坏投资环境、破坏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行为打出连续攻势,清扫家园、家园保洁、守护家园,持续不间断的专项打击依次进行,严厉惩治违法犯罪,集中整治社会治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歪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重拳整治黄赌毒,破坏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行为被全面遏制,长安又向“大美长安、长治久安”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让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大环境改善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提升,真正打造“绿富美”,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际行动,更是加快长安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支撑。长安区河流众多,线长面广,对生态环境影响大。长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认领河道,履行河长职责,将河长制治理水环境与全面优化和美化水域、流域生态环境相结合;与运用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推动全域旅游相结合,按照“河长制+”的综合治理和综合绿化、美化思路,走出了一条河系治理与生态发展、全域旅游有机和谐相融之路。
11 月,长安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洁长安行动,全面打响了“治水”“治脏”攻坚战。污水排放、河道垃圾、畜禽养殖、私搭乱建……针对排查出的286个河道问题,长安成立了5个工作组集中整改,使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针对排查出的706个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长安区同时展开了清扫保洁战、垃圾转运战和垃圾处理战三大战役,让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年见大成效”的工作思路,长安区在黄良、王曲和环山路沿线8个街道,主干道、河流、旅游景点周边的行政村,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对农村垃圾问题进行源头化治理,目前在子午街道已初见成效。西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互看互学现场会在长安区举行。
大资源整合形成农村发展合力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形成支持农村发展、合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是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长安区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组织人大代表对长安区河道治理进行集中督查,组织政协委员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巡察,对扶贫工作进行调研建言、综合评估。长安区成立了19个扶贫工作小组,动员各行各业从资金、技能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团区委组建大学生志愿宣讲团、扶志队、清洁队、关爱队、摄影队,为600多户贫困群众开展服务活动100余场次。长安区妇联发挥巾帼力量,组织五个小分队来到1000多户贫困家庭中,通过免费手工编织培训、家政服务培训、“一对一”精准扶贫等多种形式,提高脱贫致富本领。长安区民政局、区慈善会、区工商联等单位,开展危房改造贫困户入住新居爱心众筹活动,404户爱心家具已全部落实到位。长安区残联免费为351位贫困听力残障人士发放助听器,发放宣传小广播3000个,增强了他们与社会沟通的能力……
同时,长安区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冬季会战,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了联户帮扶“十送”活动和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回头望”活动,积极开展送爱心、结穷亲,送物资、保生活,送清洁、养习惯等帮扶活动,帮扶干部到帮扶对象家中“走亲戚”,送去关心,送去温暖,为五保户送关怀,送陪伴,与之共度佳节,为贫困户送去被褥、衣物、轮椅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组织针对贫困户的就业招聘会,通过大走访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安排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文│马斌雨 编辑 段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