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汉中兴汉新区的中央大街上,南侧是西成高铁汉中站,向北望去便是宏伟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建筑群。2018年,规划总面积达27.7平方公里的兴汉新区核心景区将正式开门迎客。2017年西成高铁的开通,让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加速集聚,兴汉新区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借助高铁更紧密地联通起来,身处其间的汉中尽享枢纽经济的红利。
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思路,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陕西三大区域不断加快产业和区域分工协作,弹奏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交响曲。
找准定位
三大区域各展其长
“我们一期示范项目设计年产能为115万吨油品和化工产品,每年可转化利用煤炭500万吨。”2017年12月13日,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榆林市一家以煤为原料生产油品及化学品的企业,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能化项目也是榆林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经济重要增长极,榆林紧紧把握自身在三大区域中的定位,充分利用能源化工产业优势,坚持走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路子,加快转型发展步伐。2017年榆林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8%。
不止陕北地区,在关中,大西安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化”“关中平原城市群”“自贸试验区”“硬科技”“新经济”……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关键词点出了陕西在空间格局和产业发展上的新突破、新亮点。大西安建设提升了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承载力,与此同时,装备制造、物流、电子信息、互联网、航空航天等产业也在过去一年蓬勃发展。亚马逊、吉利、海航、阿里巴巴、京东、华侨城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项目先后落户西安。2017年,西安签约项目总数达847个,总投资2.35万亿元。
在以绿色循环发展为总体定位的陕南地区,安康市交出了一张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答卷。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安康的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安康实现生产总值974.66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如今,陕西的三大区域正立足各自资源、人才、产业、环境、交通等优势,共同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产业群
区域发展活力迸发
2月7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印发,为陕西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区域协同发展开启了新篇章。随着未来陕西“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将产生更密切的交流互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将发挥强大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关中、陕北、陕南在强化内部协同,与周边城市群的开放合作中也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机遇。
“陕西要加强南北大通道建设,打造三大区域之间的物流带和产业带。”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说,“关中的工业可适当北移,陕北的工业也可南移,打通产业带;与此同时,把陕北和陕南的物流带打通,构建起一条南北物流大通道,将陕北的矿产资源和陕南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输出去,促进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看来,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可以从产业“增量”入手,在新兴产业中寻找协同、互补发展的可能性。比如,陕南可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将关中以及陕北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引进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开放合作开启
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这为陕西三大区域开放合作、协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关中,各市将借“一带一路”机遇加快创新协同和开放发展。“宝鸡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协作、市场分工和要素流动,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开放高地、人文凝聚、综合服务五大区域性功能建设,走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道路。”宝鸡市市长惠进才说。
在陕北,能化产业正成为当地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有力抓手。榆林市代市长李春临表示,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过程中,榆林正在加快全球范围内的引企、引资、引智。榆林要成为人才和资金聚集的洼地,吸引全世界能源化工领域的高端人才和有实力的企业。
在陕南,城市群经济正为陕南三市赋予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商洛是陕西的东南门户,目前商洛已经被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一定要抓住全省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商洛对外开放力度,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生态建设上加强与大西安的联系。”商洛市发改委主任徐江博表示。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借力城市群加快开放发展。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将进一步明确定位、发挥优势、各展其长、协调发展,助推陕西省追赶超越。本报记者高振博